蔡明璇、高大衛大洋社區展出駐村創作成果

駐縣藝術家蔡明璇、高大衛,《浯島光影紀事》駐村成果展覽,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展出,鎮長吳有家也到場參觀並體驗海廢劇偶以及光影紙偶操作,內容有兩次工作坊自創及與學員、社區民眾一同創作之作品,機會難得,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陳麗妤攝)

駐縣藝術家蔡明璇、高大衛,《浯島光影紀事》駐村成果展覽,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展出,鎮長吳有家也到場參觀並體驗海廢劇偶以及光影紙偶操作,內容有兩次工作坊自創及與學員、社區民眾一同創作之作品,機會難得,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陳麗妤攝)

駐縣藝術家蔡明璇、高大衛,《浯島光影紀事》駐村成果展覽,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展出,鎮長吳有家也到場參觀並體驗海廢劇偶以及光影紙偶操作,內容有兩次工作坊自創及與學員、社區民眾一同創作之作品,機會難得,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陳麗妤攝)
112年駐縣藝術家-木都光影劇場(蔡明璇、BARAN DAVID LOUIS HENRI高大衛),兩人延續26日晚間進行《浯島光影紀事》駐村成果展演後,8月27日起至9月9日止,再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展出駐村創作成果,內容有兩次工作坊自創及與學員、社區民眾一同創作之海廢劇偶、光影紙偶、漫畫故事等,展出期間蔡明璇會駐點,並為有興趣的民眾示範光影劇紙偶操作,機會難得,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木都光影劇場(蔡明璇、BARAN DAVID LOUIS HENRI中文名:高大衛)。今年以《浯島光影紀事》主題申請金門縣駐縣藝術家,並自7月起至10月底止駐縣創作。金門縣文化局表示,蔡明璇主要以光影劇作品創作為主,其號召藝文同好,成立木都光影劇場(也是米克斯 Mix Art Center一員)。用戲劇行動,再現動人的光影記憶,並已發表《陳仔與阿枝》、《再見文心》、《父親的功課表》、《再見紅毛船》等作品。而BARAN DAVID LOUIS HENRI(高大衛)則是漫畫家,來台已超過十年,亦是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一員。《布朗夏貓》曾於2012-2014連載於國語日報,其他創作包括,《愛迪生與湯老師》、《台灣一點也不複雜,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艾迪與提耶》,以及因應參與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以食品為主題發想創作的紅龜粿創作等。
兩人於駐縣期間深入金門各地採點收集創作養分,並且為了推展生活美學與地方共創,藝術家也連結金沙鎮大洋里的社區資源,以及各自在藝術領域方面的專長,在8月12日、8月13日,以及8月19日、8月20日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舉辦偶劇與漫畫工作坊,兩人分別主講並帶領與會親子創作。前者在大洋社區發展協會協助下,運用海邊撿拾的海漂廢棄物,經過整理,以金門元素為主題進行劇偶創作;而在漫畫工作坊中,高大衛則帶領學員提筆練習,循序漸進,從靜物卡通等主角之仿畫開始,如何透過簡單線條創造角色,並引領大家透過故事主角創作、情節劇情動作設計及畫面舖陳等,完成四格漫畫。
除了上述工作坊外,木都光影劇場(蔡明璇、BARAN DAVID LOUIS HENRI中文名:高大衛)以《浯島光影紀事》為主題,延伸去年在台南蕭壠文化園區駐村,創作關於荷蘭人與國姓爺對抗的故事,將金門採集之故事素材,將金門在地故事融入並轉譯為作品,以光影劇方式展演《浯島光影紀事》。該劇26日晚間在烈嶼鄉東林登場,除了蔡明璇、高大衛兩人,還有自台灣抵金參與演出的成員,並學習以閩南口音進行該劇的口白,分浯島海中寶,料羅灣風雲、小金門誓師、風獅抗海賊、古蹟洋樓起、落番子孫歸、戰地拉警報、浯島迎城隍等橋段,帶民眾透過台、法籍兩位藝術家的觀察,欣賞專屬於金門的故事。
結束26日晚間的演出後,《浯島光影紀事》駐村成果展覽自8月27日起至9月9日,期間每日下午2時至5時,於大洋里民活動中心展出。該展首日包括金沙鎮鎮長吳有家等居民也前往參與,蔡明璇等人也在現場為未欣賞到光影劇演出的民眾,透過燈光投影,在牆上及布幕上示範光影劇的操作,透過光源的遠近或移動以及紙偶的大小變化,將畫面堆疊的更有層次。
蔡明璇指出,成果展覽中,有《浯島光影紀事》演出的影片以及所有紙偶,因需要燈光投射,民眾若有興趣可以自備手機,將以現場之紙偶帶民眾體會光影劇戲偶操作。另外,兩次工作坊中指導民眾創作的海廢再利用劇偶、兩人自創以及學員完成的紙偶與四格漫畫等作品,和社區居民創作的部份陶藝作品,也在成果展中呈現,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