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長陳昆乾 莒光國小半世紀同學會話當年

走過烽火歲月,一場等了半世紀的第四屆金門莒光國小同學會,9月16日在台北英雄館薔薇廳登場,陳昆乾(前排右4)與莒光國小畢業生、立委陳玉珍(前右3)等合影。(金門莒光國小第四屆同學會提供)

老校長陳昆乾(方舟)贈書藝著作《方舟渡痕》。(金門莒光國小第四屆同學會提供)
「校長好!」,「同學,好久不見!」見面禮,親筆簽名贈書,送出書藝著作《方舟渡痕》給每位到場的同學們。校長開始點名了。
陸海空齊發。金門來的莊翰華、張國全、汪憲川、翁寶蓮,台南來的曾埜觀、陳秀華,高雄來的陳水盛、黃碧治,雲林來的王瓊珍,台中來的陳瓊愛、楊天祥;另外,退役少將盧春柏、上校汪輝龍、中校教官李興傑、空軍中校楊子明、空軍士官長楊天祥,以及法警退休的李錫福,自大陸台學校校長退休的洪篤榮也來簽到。
甲班、乙班,此刻不再分班,陳彩鸞,許麗真,張麗芳,唐泉發,許鎮安,董子林,黃庭杰,任子萱都報到了。莒光國小第19屆畢業的學妹、立法委員陳玉珍特別從金門飛來襄盛,第4屆的陳水盛是她叔叔,陳秀華是她姑姑,對她而言,這是一場親上加親的同學會。
燕南書院院長、報導文學家楊樹清亦受邀到場,記錄金門教育史上一場盛會。
一所小學的誕生與消失
「校長早安,我是莒光國小第四屆畢業生(60年),56年莒光創校時,您是首任校長。9月16日星期六中午11點,我們將在台北國軍英雄館舉行同學會,竭誠歡迎校長蒞臨」。
楊子明提議,唐敏萬發起,有了莒光國小第4屆同學會。在曾埜觀、許惠萍的召集下,一通邀請訊息,牽動了老校長陳昆乾昨(16日)赴約台北國軍英雄館薔薇廳。一場都是1958年八二三砲戰那年出生,走過烽火歲月,等了半世紀的同學會,師生共同回首來時路,再現莒光國小舊日榮光。
1954年九三砲戰開打到第13天,9月16日下午,一枚共軍砲彈擊中島西,燕南山下古區(古坵)國軍借用民間蔗糖廠使用的倉庫、彈藥庫,之後倉庫搬遷到莒光樓前方的空地,兩層樓鋼筋水泥建築,莒光倉庫搖身一變,化身莒光小學。
1967年,金城鎮中心國民學校(金城國小)為配合九年一貫教育,將金城南門里學區之學生遷出,本欲命名設「南門小學」,後定案為設「莒光國民小學」。
在金城國小已讀到二年級,遷移莒光國小從三年級念起,第四屆甲、乙兩班約80位同學,1971年7月2日舉行畢業典禮,自此踏出校門。
「地理老師好嚴厲,發考卷,大家心裡有數,在手心上抹上薑或蒜,但還是很痛!」,「下課時大夥最喜歡的運動踢足球」,「莒光湖,九曲橋、兒童樂園,就是我們的新天堂樂園!」,「陳彩鸞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資優生,過了學齡仍遲遲未入學,經陳校長學力鑑定,數學一級棒,直接跳讀三年級到我們班來!」
「莒光樓」、「莒光湖」是許多島嶼中人,甚至島外遊客在金門共同的畫面記憶。據文史工作者林金榮爬梳歷史文獻,在〈莒光國小創校二三事〉、〈我愛莒光〉等文中的描述,1952年位於金城郊區的莒光樓興建,是金門化身海上長城公園的代表性建築,也是知名的精神堡壘地標之一,後來成了中外人士參訪金門的第一站,並有多種版式的莒光樓郵票發行;1967年莒光湖闢建,環湖建有金門公園牌樓、拱橋、九曲橋、中興亭等遊覽設施。同年9月,莒光國民學校創校,以南門里及夏墅靠海的學生為主要招收對象,已經就讀金城國小的學童直接辦理轉學,建有二樓校舍二棟,教室17間,教師18名,14班學生共657人,「一切都是配合莒光樓風景區門面的整體開發建設以及政治性宣傳為主」。
林金榮又述及,1974年金門首創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莒光國小併入金城國中,改名為金城國民中學實驗學校,那一年小學畢業也入讀金城實校,1977年實驗完畢,易名為金城國民小學莒光分部,1986年8月1日起,金城中小學莒光分部正式併入中正國小。辦校19年以來,總共有1694名畢業生。
莒光國小的創校校長是陳昆乾。1967年8月1日接任。金門縣長屠森冠重用在教育界服務的青年陳昆乾,指派他籌辦莒光國小,語重心長勉勵他「好好幹,當年輕老師效法的榜樣。」
校長任內,創新、卓越
陳昆乾爭取到台灣省教育廳舉辦的第一、二屆世界兒童畫展得獎的27個國家150幅作品,跨海於1968年6月14日在莒光國小展出,開啟金門兒童繪畫對外交流、對話的一扇窗。金防部司令官尹俊有一回路過莒光樓,臨時起意停車參觀莒光國小別出心裁的教室與走廊國民生活教育等主題布置,大為讚賞,特發10萬元校務發展獎金。
因白色恐怖事件,金城國小校長王芳茗在升旗典禮後被捕;1968年11月,接任莒光國小校長才年餘的陳昆乾又被屠森冠指派,臨危受命,接任金城國小校長。這一待就是10年10個月。
陳昆乾也為莒光國小奠基打開能見度。隔海兩地的學府,1967年陳昆乾掌莒光國小首任校長,次年,張培方接網溪國小首任校長;1973年11月27日,金門莒光國小與台北縣網溪國小締結姊妹校,雙方校長互贈紀念品;當時莒光國小校長是莊聰榮,後調往賢庵國小任校長。畢業於網溪國小的文史作家賈智緒,感念金台兩校結盟,讓後方與前方有了情感聯繫,他也記得「那年校長是張培方,他最早是頂溪國小校長,後來負責成立網溪國小,之後再奉命成立秀朗國小,在中永和4到7年級的人,幾乎都是他的學生」。
席德進素描莒光容顏
建校、主持莒光國小校務僅年餘,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及每個相遇的人,教師、學生,甚至訪客,都為他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1967年8月1日,陳昆乾甫接莒光國小校長,當時教學大樓的室內地板與走廊地面,都是坑坑疤疤,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原存放戰備水泥),操場也是如此,周邊土地也是高低不平,他每天都到校與到任的各處主任規劃設計與整理。有一天中午11點左右,只剩他一人還在校內,看到大名鼎鼎的畫家席德進(1923~1981)來金門寫生,手提畫具走到校園來,陳昆乾即上前自我介紹,並引進校長室以茶水招待。稍事寒暄休息後,兩人走出校長室,因太陽炎熱,他撐傘讓席德進畫了一張教學大樓的素描作品相贈。後來,這幅最原始的莒光國小教學大樓素描,經裝裱後掛在校長的辦公室座位後牆上。
陳昆乾奉調金城國小後,這幅鉛筆素描畫仍留著沒帶走,以後就不知此畫流落何處?
1970年9月29日,陳昆乾與家人離開金門,並於10月1日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報到,擔任社教科民教股職務,同時兼辦台北市財團法人文教基金會業務。1981年8月初,盧精華(後來他才知道是席德進表弟)等人到辦公室來為席德進申請成立基金會,當時席已病危,有些表格尚須本人簽名,所以是在快速的流程中完成,過了兩、三天,席德進就因病過世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任職期間,陳昆乾依然心繫金門,爭取到動物園送莒光分部一對梅花鹿及兩對孔雀、珠雞、矮雞。
師生憶當年回首來時路
昔年莒光少棒隊守一壘手的小將,在榮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派駐大陸負責大陸市場營運,2020年12月底退休的曾埜觀,也記憶了莒光國小草創初期,「陳昆乾是第一任校長,我也看到了席德進,後來他又來到校客串美術課老師,教我們水彩。我每次回金門第一天一定是回莒光國小校地巡禮、那裡有兒時的回憶」。
2014年7月16日,陳昆乾在台北市教育局專門委員兼秘書室主任屆齡退休,劃下43載公僕完美句點。退休後的陳昆乾受浸為基督徒,改以「方舟」之名,潛心書藝創作,過著沉潛自得的生活。
莒光國小是陳昆乾教育生涯中,擔任校長的第一站,一場走過半世紀的同學會,一聲聲的「校長好」,又喚起了他的記憶,看到昔日稚氣、純真臉龐的孩子們如今都已轉大人,在士農工商各擁一片天,85之齡的校長感動這一刻,「學生尚能記得、感念校長,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安慰!」
莒光國小歷屆畢業生,在各個領域表現傑出,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舉凡將軍盧春柏、立法委員陳玉珍、曾任金門地院院長的蔡美美、金門農工校長劉湘金、現任金門中正國小校長蔡雪芳、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主任莊翰華、綽號「番薯王」的健行科技大學教授許績興、赴大陸經營事業有成的曾埜觀、洪篤榮,以及文史作家林金榮等等俱是莒光人,讓身為創校校長的陳昆乾與有榮焉,「莒光國小消失了,已無法頒出傑出校友獎座,但你們是從母體金城國小(中正國小)分出來的,所以母校仍在,我會向學校推薦大家作為傑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