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金門要走出一條大開大闔的新路

特約主筆:李金生
曾任金門地檢署檢察長3年,以「半個金門人」自許的前監委趙昌平在2002年巡察金門時,以「市場上幾包大陸花生米、普洱茶是不能帶動金門經濟繁榮」這樣一席話,強調金門的未來是走向兩岸的自由貿易區,建議中央以前瞻性的考量看待金門的未來,不能老是維持現狀。
趙昌平還說,香港在百年之前,發展條件比金門還要差,而如今香港已是國際著名的大城市,「金門為何不能?」當年正是「小三通」似通不通,地下非法小額貿易猖獗,滿街大陸百貨充斥,還出現一條吸引台灣遊客和本地民眾搶購的「大陸街」的時候。
20多年過去了,小三通往來旅客至去年底累計2118萬5981人次,期間曾遭遇SARS、新冠肺炎疫情,在風雨中一路走過來,確立它做為兩岸最便捷水路的交通優勢。但今年元月「專案」復航以來,卻因兩岸關係不諧,陸方遲未開放對岸遊客來到,小三通因此被譏為只做半套的「小小三通」,對金門振興疫後產業經濟,無法起到全面性推助作用。
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各方陣營,陸續針對兩岸最前線,具場域特殊性的金門,論述兩岸和平的主張,兼及金門未來的發展方向,朝野攻防讓金門成為火花迸發的焦點。
郭台銘說,他將投入2000萬美元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包括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在內的8大事項。柯文哲也表示,「金門是和平試驗的好地方」從通商、通水、通電、通郵、通氣,甚至處理垃圾都是可以做的事,並認為金廈大橋對金門的生活品質改善很有幫助,強調「金門公投金廈大橋一定會通過。」侯友宜則在金門提出6大主張,強調「讓兩岸和平從金門開始」要打造金門成為「兩岸經貿示範區」。各路人馬搖旗吶喊,十分熱鬧!
大陸國務院近日公布將推動「金廈同城生活圈」政策方案,內容主要多為完善台灣居民在福建生活時的各種政策、待遇制度,全文共計21條4000餘字,其中對於金門縣、連江縣更是單獨列出多點盼能發展合作的政策概念,希望福建能充分發揮對台的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
「先行」、「示範」是一個關鍵的概念,有試驗性和可行性的兩大意涵。「小三通」即係根據《離島建設條例》第18條「為促進離島發展,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行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而訂定在2000年公布實施的《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
柯文哲說,「金門不失為雙方試驗的良好區,因為距離夠近,也不影響大家的本體,政治、社會制度需要做一點實驗。」招致綠委王定宇等人批評他運用話術,包裝推銷「一國二制」。但站在兩岸最前線的鄉親,應會知道金門需要、不需要甚麼?
陳福海日前接見來訪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表示,「金門鄰近廈門,國共戰爭前已來往頻繁,小三通通航後,金門與福建、廈門的關係更加密切,在目前兩岸情勢氛圍下,金門願意藉獨特的地理區位,在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並強調,「戰爭無情、和平無價」,金門願意做大陸與台灣間良善的溝通管道,協助化解當前的兩岸僵局,清晰傳達金門願做兩岸和平樞紐的心聲,這也是走過烽火歲月的鄉親的共同願望。
就是,金門的未來要走出一條大破大立、大開大闔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