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墨意丹心 揮毫落紙如雲煙─書法家陳添財

翰墨飄香,浸潤人生數十載,年逾八旬的陳添財,以書法為一生修煉之功,迄今仍舊日日動筆墨;書以言志,書以抒情,其筆墨如行雲,依心跡而行,神采外耀,各象其形。他汲古求變,依百法創新藝,在其筆下,心手相暢,張馳有道,斂縱合度,無論縱橫或迴旋,字與字之間的顧盼及相映,無不意厚境長,靈動生輝,悠哉美哉。
知難而進 一路求索深研
陳添財提及,孩提時他居住於南門,約莫五、六歲時,見著隔壁私塾春聯字體迥異於一般人家,因春聯由私塾老師馬心廣所寫,陳添財便將其取作「馬心廣字」,後來,他才知曉該種字體為大篆;爾後,陳添財隨著私塾老師習字,然而昔時紙墨得之不易,價如金貴,他遂取磚為紙,以雞毛為筆,蘸水為墨,一筆一劃地寫,一字一字地練。初學書法,以臨摹入門,他照著描紅字帖「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依樣描寫,鉤摹填廓,循序而進。
初中保送台灣就讀基隆水產學校製造科,他卻發現自己對此興趣不大,畢業後,本欲與同學黃偉松一同投考政工幹校,但遇家中長輩生病,陳添財就此返金;而後,得遇金門中學招考特師科,他順利錄取就讀,卒業後,即展開教職生涯。於台北師院修讀語教系期間,《說文解字注》、《中國字例》、《歷代書法字源》等教本,對他影響甚大,陳添財認為,透由這些書籍,得以通盤了解漢字構型方式及演化,亦有助於個人書法基礎之深扎。
書法文化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在書法藝術的求索之路上,陳添財曾多次赴台拜師,求獲指點迷津,導以門徑。民國六十多年,他拜師於享譽國際的書法名家陳其銓名下,經其嚴格訓練與點播指導,陳添財的書法能力日漸入道,書法功底日益精進;他並前往劍潭參與中國書法學會辦理的專業研習課程,尤其該會聘請師資均為藝壇大家,參與者也從中藉以提升書法層次。
點滴積累 揮翰臨池漸行漸精
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陳添財自不例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藝有成,絕非一日之功,寒來暑往,經翰墨長時濡染,陳添財明言,「書法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時至今日,書法底蘊厚實,諸體兼修兼攻,他依舊堅持每天早晚揮翰臨池,善學勤修。他孜孜不倦,博觀約取,深思厚悟,蘊蓄半生筆墨功夫,由技進乎藝,由藝進乎道;他心手合一,筆走神遊,行氣貫通,其書法創作外顯藝術之美,內涵文化之韻,方寸之間,筆墨縱恣,雲煙滿紙。
陳添財於擔任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的八年期間,對地區書法扎根與提升多有貢獻,並開創兩岸書藝文化交流之先河,其主辦、協辦及參與的書法活動逾百場,足跡遍及中國大陸20餘個省份,更曾在14個國家展出;另於每年出版兩岸三地書法聯展專輯,又與台灣、中國書法團體締結盟友或姐妹會,切磋書藝,加強文化交流的深度及廣度。他也曾應聘到金門地方法院、地區學校、家扶中心等指導書法課程,亦與書法同好應鄉鎮公所之邀,參與每年新春揮毫贈春聯活動。
書藝之路上,臨帖學碑、頂禮傳統之餘,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他汲古融今,入古出新,陳添財直指,「天地間不可能一成不變」,字畫應隨著時代的腳步蛻化及更新;他師古而不泥古,求新但不取寵,用筆的多變,章法的嫻熟,使其作品古風蔚然,新風酣暢,字之形質,自有面貌,形成自己的書風。他把寫書法當作「功德」,將書法視為一種「入世」又「出世」的大業,地區不少處所的碑文石刻,均留有其筆跡墨韻,而其所題寫的商號、牌匾等,則散見浯島各處。
傾心集藏 文物瑰寶多不勝數
書法創作以外,陳添財更是地區知名文物收藏家,他對集藏文物的喜好,幾近成癡、成癖,坦承「靠一份教書薪資玩古董是滿辛苦的」,陳添財笑說,「像我這樣窮的人搞收藏是比較罕見的」、「過年要買新衣服,新衣服可以不買,看到好的古董不能不買」,收藏尤為耗費精力與財力,他乃基於興趣支撐,而非奔著賺錢目的而去;且金門自古文風鼎盛,夙有「海濱鄒魯」美譽,因有種種古蹟文物的遺存,見證浯島確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底蘊。
猶記過往,陳添財娓娓道來,民國五十一、五十二年,彼時薪資一千餘元,對於生活開支仍入不敷出,往往半個月付現、半個月賒帳;直至民國六十年,薪資水準上升、手頭較為寬裕,他便將每月薪水的三分之一用來添購藏品。舉凡古文書史料、書畫藝術品、常民生活器物、龍銀錢幣、服飾配件等,均在他的收藏之列;其收藏文物遍布住處,甚至連床底下都有字畫,他也相當熱情地歡迎友朋到他家中瞧瞧、尋寶。
其中,有不少收藏為地區僅見,諸如《蔣氏慈孝錄》,係蔣中正為紀念其母王太夫人百歲誕辰所編印,其內收錄蔣中正本人及譚延闓、于右任、王雲五、何應欽等為蔣母賀壽的題詞,反映了民國38年前後的社會格局與歷史變遷;數量相當有限,極具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此外,陳添財並將其五十多年來的百餘件硯台收藏精選出七十餘件,結集成冊,出版《秋山尚古堂:藏硯鑑賞集》專書。
一世墨緣 畢生躬耕
「早期我也很喜歡寫作」,陳添財往昔常於《金門日報》發表述作,而後轉移重心,投入書法創作與古文物收藏。直言「現在年紀大了,不時常出去,寫寫書法、打發時間」,將情感意緒的變化、心性的流淌與生命的律動,藉由跌宕起伏的運筆節奏加以表達,留跡於紙面;其書法創作筆筆有源,字字有根,或古拙端雅,或方圓剛柔,筆情墨趣交融,骨氣神韻俱足。
翰墨緣深,硯邊積跬,陳添財的學書軌跡勤奮扎實,他習研百家,獵其要,納其長,融會成自身之象;他同時心摹手追,苦臨精研,反覆推敲,日課不輟。除喜寫鄉賢呂世宜之書體,近來則鍾愛草書,陳添財游心於筆墨間,熱血流於毫端,在宣紙上騰挪變化,其筆力遒勁,意態舒展,一種渾然天成的藝術美感。
書法之道一如人生之道,素紙一張,落墨開場,心貴有恆,如蜂聚蜜,如燕壘窩,厚積方能薄發。陳添財筆意暢然,筆姿勃勃,形意相容,尺幅之間,彷若帶我們穿行歷史與現實,一路識美求善,沉穩戒躁,怡神養心,使人如沐綿延清風,定靜從容地浸沐於書法藝術這一方怡然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