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黃克全受邀12/6赴廈大台灣研究院開講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綜合報導。
點閱率:629

長年從事文學創作及關注金門當代文學發展的縣籍作家、也是中華金門筆會創會會長黃克全,將於12月6日受邀前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講題訂為〈金門當代文學發展的優勢與困境〉。
黃克全曾以一己之力,前後花費三年,於2016年自費編撰一套三冊的《金門現代文學作家選—詩.散文.小說》,書中收錄洪乾祐等金門本土作家共20家,對每位作家各撰三千字的專論;目前他又擬定另一更具規模的計畫,將金門文學的定義推向更廣袤、更豐富的範疇。
黃克全表示,他在2021年就思考金門當代文學的定位及其範疇,將其外延分為「金門海外僑鄉文學」、「金門軍旅文學」、「金門本土文學」三個領域。黃克全說明,他曾經把該構想分享給幾位文友,引起了一些共鳴,如金門文史學者李福井在2022年6月4日「浯江夜話」專欄即撰文呼籲,當天李福井發給他Line訊息,說明該篇「浯江夜話」乃是呼應其看法。黃克全說,「吾道不孤,我感到欣慰。」
總結其前所述三大區塊,作為《薪傳: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的架構,對金門海外僑鄉、金門軍旅、金門本土,三類作家作論述;32位作家與論述學者遍及台金、中國大陸(含香港)、美國、新加坡、印尼等各華語文系地區,此舉引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矚目,於是有了這場講座邀約。黃克全指出,他此次分享可能會觸及近年來美國加州大學史書美教授的「反離散」、「華語語系」等政治文化經濟學議題,並提出其個人淺見。
黃克全進一步說明,日前經由11月出刊的福建《台海雜誌》採訪,主題即為他數次福建之行的經驗及感想,從時間的跳躍中尋找閩南文化的內核。而12月初廈門大學的這一場講座,談的是金門文學,為金門當代文學尋找定位。黃克全認為,金門文學的優勢是我們有繁富的歷史圖景、離亂的歷史淵源,而金門文學的困境居然也基於同樣的理由。他以此作為中軸線,試著解讀這種在邏輯上不可證偽的悖論、詭局。
這次他在《薪傳: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規劃的內涵,把金門當代文學分別為三大領域,這延伸、聯結、含攝的因果是離散。史書美近年來寫了一本《反離散》,亟思用「華語語系」來取代離散思維,認為「華語語系」概念更能精準詮釋當今中國中文文學以外的海外用中文(華語)的書寫。但他的看法是,史書美的觀察視角是全世界的、跨界的,黃克全認為,局限於某一時空領域的地方文學,他個人稱之為「地緣文學」,仍然可以用離散這一議題來解釋、來釐清;離散是果也是因,是現象也是本質,是既包容又具生產性的概念及實踐。離散在我們金門的地緣文學中可以綰結過去、現在、未來,拋顯出某種獨特的精神文化主體性。
黃克全曾經問過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有沒研究金門文文學?答案是有的。朱雙一教授在其《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書中即把黃克全列為專篇研究。他說黃克全小說「在對金門特定的時代社會氛圍的把握中,發現和挖掘存在哲學和金門鄉土內在關聯,從而產生了既有哲學深度,又有鄉土活力極富特色作品,並理所當然地使金門文學在當代台灣文壇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黃克全接續說道,離亂歧出我們金門人的兩大內在情態及性格,一是固守的大陸性格,一是進取的海洋性格。以文學來說,鄉土文學是大陸性格的表現,已經累積不少成果;而海洋性格的文學創作,在其看來,是對存在基礎的反叛,也就是自我主體的張揚的現代派文學,如魔幻寫實文學,駱以軍《西夏旅館》或張貴興《鱷眼晨曦》這類的文本。而我們金門作家還欠缺這樣的書寫能力。
文壇上,不少文友對黃克全這些年專營金門文學的論述,而忽略其自身的創作感到惋惜。黃克全對此的回應是他自己仍在大量創作,有多本書稿的存量,只是還沒發表或付梓。黃克全口氣平緩,但語重心長地說:「究其實,一切以創作為先,沒有創作,其餘免談,我們金門文學沒有內蘊歷史現實、橫空創造出世的傑出作品,是很遺憾的,再講嚴重一點,是很感羞慚的。我們應急起直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