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百年老街 那一座「莊敬自強」的拱門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2,410
字型大小:
模範街走過百年風雨歲月,街口已消失的拱門勾起鄉親和老兵許多的回憶。(李金生攝)

模範街走過百年風雨歲月,街口已消失的拱門勾起鄉親和老兵許多的回憶。(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金門縣府推出的「老兵召集令」獲得熱烈回響,今年自7月15日上路以來已有1萬5102名老兵報到,全島到處可見老戰士舊地重遊,重溫昔日駐守第一線,枕戈待旦的豪情壯志,為疫後觀光帶來新一番好景氣。
專程攜家帶眷回返英雄島的老兵,有人遺憾當年北風將木麻黃颳得颯颯作響,半夜孤冷站衛兵的崗哨消失不見,營區也變成資源回收場,也有人發現與同袍吃泡麵,打彈子的小吃店早已人去屋空,只剩下字跡模糊的店名留住一段老舊回憶。
一位老兵在〈金門部落社團〉貼文,還附上1995年眷探在模範街拍攝的老照片,說道這回再站在同樣地點拍照,卻見街口寫著「莊敬自強」的拱門不見了,引來一些網友和老兵也貼出有拱門的舊照,以一種帶有滄桑感的沉浸式回憶,三言兩語討論著曾經迤邐走過的歲月。
1924年興建的模範街,全長約75公尺,聯拱式建築洋溢次序美感,為金門唯一中西合璧式的店厝街,倡建人前清秀才傅錫琪以其整齊有致,堪為全島街道模範,因此取名「模範街」。
這條由惠安籍一代匠師王益順(曾主持或參與目前指定為國定、縣定古蹟的艋舺龍山寺、晉德宮黃府將軍祠和南鯤身代天府、新竹都城隍廟、台北孔子廟)的次子王廷元設計,糅合中西建築元素的紅磚老街,在前金防部司令官蔣仲苓主持軍政時,曾於台美斷交的次(1980)年元旦易名為「自強街」,街口的拱門也用水泥雕刻「莊敬自強」四字,當時聯名「自強」的各種活動如火如荼展開,如自強盃軍民籃球賽、自強早覺會、全縣公教員工自強代表大會、金門自強特展等等,直到1992年終止戰地政務後才更回原名。
現有24萬位追蹤者的臉書WW2 Wayfinder,有大量二戰歷史場景與現況對照的相片,戰時滿目瘡痍,裝甲車轟隆前進,戰士魚貫隨行的斑駁影像,與戰後硝煙落盡,亮麗潔淨的街道與房舍,呈現戰爭與和平的強烈對比,予人一種空間與時間交錯,悲天憫人的複雜情感。
網友留言讓人心生感慨,如This is Amazing! Some can't tell that place were risen from ruins,if those walls can speak they have much to tell great stories.(太神奇了!有些地方看不出來是從廢墟中站起來,如果那些牆能說話,一定可以說出很多很棒的故事。)
另如Sadly too many are forgetting what these man went through so we can enjoy our comfortable lives today.(遺憾的是很多人忘記這些人曾經歷過,讓我們如今過著舒適生活的苦難)、This current generation, most have forgotten or just doesn't know or care about the sacrifices that the great generation endured to keep the world free from the Nazis.(新世代大多數的人都忘了,或只是不知道或不在乎那些生在偉大世代的人們,他們為了讓世界遠離納粹而曾忍受的犧牲苦難。)
一張老照片一個老故事,背後可能是老兵與袍澤患難與共的往事,也可能是老兵與一棟老建築的形影相依,或與當地百姓一起信守的約定與承諾。
對曾經駐守前線的百萬雄師來說,很多人用「當年退伍乘坐開口笑返台,大海星空下恨不得趕快離開這座鬼島,如今卻搭上噴射機,希望早點回到夢裡幾回見的地方」來形容今昔不同的心情。
一堵精神標語消失的老牆,一棟拆除再也遍尋不著的老屋,都讓帶著老照片回來的老兵有著許多的唏噓感傷。模範街消失的過街拱門,只是老金門殘存記憶中的一塊缺角,更多的老兵用生命書寫,接力抒發情感的心聲,或許能給推動「老兵召集令」的縣府觀光處一些發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