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朗月映寒澤 墨香潤赤心─書法家洪松柏

縣籍書法家洪松柏。(林靈攝)
縱使滾塵商場,洪松柏衣襟始終濡染墨香,他常年以筆硯為伴,與碑帖談心,數十年如一日地熱愛書藝,博涉多家,借古鑒今,通過目識心記、悉心揣摹和不計其數地臨習,廣納博取名家之法融入自己的書作;他同時以情而造書,用書以達情,暢意揮毫,樂在其中,藝亦在其中。
傾心書法 博涉求精
洪松柏自幼即對書法展露高度興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午休結束,要寫書法,每天都很期待被老師評分」,往事歷歷,黃國龍老師在其書法簿上以一枚枚紅圈鼓勵,洪松柏由之獲得信心與動力。小學六年級暑假,他將厝邊頭尾學子們的書法作業簿本一一收齊,代為書寫,提及童趣往事,洪松柏不禁笑道,「這是違規的」;就讀國中,首度參加校內書法比賽即摘桂冠,洪松柏半是打趣地說,「有把握六年級暑假的機會,手感沒有荒廢掉」。
國三畢業,父親知曉洪松柏對於書法的興趣根植於心,遂領其向烈嶼知名彩繪匠司林天助求教習字;民國71年至74年,洪松柏報名參與書法名家張炳煌之函授課程,認真琢磨、仔細研練楷、隸、行等各體書法。洪松柏進一步說明,在其印象中,自小學至高中,其臨寫書體以顏體為主,「因為我從小就壯壯的、胖胖的,以為壯壯的人要寫壯壯的字。」
民國77年,洪松柏參加中國書法學會於劍潭辦理的研習會,在五天四夜的研習課程中,結識不少當代知名藝術家,迄今仍保持往來與互動;其中,著名書法家廖禎祥對其影響甚鉅。洪松柏認為,臨池學書,藝海盪舟,萬不能閉門造車,而他每每藉由赴台機會,除前往各展館觀展外,更不忘拜訪已屆鮐背之年的廖禎祥,誠心向學、虛心求教,「帶作業請老師幫我改」、「每次回來寫字都會不一樣」。
躬行筆墨三十載
洪松柏猶記,高中畢業那年,在校舍樓梯間,董耀揚老師其言諄諄,「不管以後工作或升學,都不要放棄書法」;自此,他勤耕硯田,縱情筆墨三十載,在書海裡遨遊馳騁,於書藝一道未曾放棄探索與創作。
對於書藝,洪松柏表示,自己雖未達致如癡如迷的境地,但確實投注甚多心力。民國81年,他正勤習專研《蘭亭集序》,日日至少揮毫練習兩小時;夜間寫字,白日將寫好的字幅吊掛於工廠,「工作的時候手在動,就動腦筋看字寫得怎麼樣」,彼時恰逢書畫大師李轂摩蒞臨造訪金瑞成貢糖廠林邊總廠,見此情景,有感而生,由之題寫了一幅〈竹葉貢糖〉贈予洪松柏。
民國87年,金瑞成竹葉貢糖廠八達樓店開業,洪松柏將二樓空間規劃為「金瑞成藝術中心」書畫展示空間,無償提供並引進台金書法名家於此展覽,直至民國94年烈嶼鄉文化館成立,「金瑞成藝術中心」漸次淡出,轉為私人收藏典藏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猖獗蔓延的這些年,洪松柏直說,「練了不少草書,練得滿有趣味」;足不出戶的日子,他在家中陪伴母親,母親看電視而他展紙練字,其間一度讓母親忍不住出聲,直要他「歇睏啦!」確診休養期間,他更藉此機會靜心閉關數日,悉心練字。
書畫印不分家,彼此相互依附點綴,洪松柏說,他也曾涉獵基礎國畫與篆刻技法,因囿於時間有限,他遂專心致志於書法。其中,他曾師從旅台縣籍藝術家陳海贊,學習國畫;至於當代書法名家杜忠誥、蕭世瓊、縣籍書畫作家洪明燦等人,對其亦是頗多提點與指導,甚至毫不藏私地教授與分享,令他彷彿打通任督二脈,洪松柏直言,「書法裡面有很多學問」。
善悟勤習不懈怠
身為中國書法學會、中華民國書學會永久會員,加入本縣美術學會、書法學會亦逾三十載,參與兩岸三地書法聯展暨交流活動多次,還曾參與長城百人百米長卷現場揮毫。其書寫內容除古典詩詞外,也含括現代詩歌和流行語,一幅〈小確幸〉廣受青睞,洪松柏進一步說明,「這幾年,每次展覽我都會寫一些〈靜思語〉」;他將詩詞與字句中的流美、婉約、激越、沉鬱,分別採以楷、行、草、隸等書體來表現和詮釋,其書作不僅古意盎然,他亦善於將古化今,將時代特徵與個人氣質相契相和,同時達致心手相暢的快慰佳境。
洪松柏另提及,他對木麻黃有著難以言敘、難以道明的情感││童稚時,與其弟洪松江撿樹籽、換豆渣,用以餵豬;每逢喜慶,為烹製八寶飯,得拾回乾枯的針狀葉充作大灶燃料;植樹節栽下的木麻黃,務得每日澆水,若有幸存活,操行成績便可加分;美術老師帶著大夥兒寫生,畫的也是木麻黃……。林林總總關於木麻黃的記憶,長時縈迴心間,基於此,洪松柏委請烈嶼作家林媽肴撰〈木麻黃〉一詩,盡寫其生活所歷、心所觸動,他並將此詩以翰墨書之,作為個展中的特色主題之作。
然他也不諱言,「辦個展很辛苦,但付出代價終有收穫」,既可從中提升自我書藝素養,更能激勵自己持續創作、善悟勤習。洪松柏娓娓細敘,他本預定於花甲之年辦理個展,但經與妻子討論,又加之高齡父親不時提點其書作尚需調整之處,幾經思量,洪松柏遂於民國105年在烈嶼鄉文化館舉辦「意涉閑雅」書法個展;隔年,其父離世。
字法見淵源 筆墨透性靈
真、草、隸、篆等書體皆有涉獵,然洪松柏對於自由暢逸的行草尤為醉心。他以翰墨修身,起承轉合,承上啟下,行氣貫通,順勢而為,其書作充溢先人道法,兼之顯著自身個性;在其墨法與章法上,有筋有骨,血肉勻調,精氣渾然,折射出一定程度的紮實功底,在在顯露其對傳統書藝文化的那一份孜孜探求,以及對生命意識和精神進階的一種錚錚叩問。
洪松柏認為,長時筆墨相隨,因墨結緣,以書會友,從而豐富人生;其間雖挫折難免、低潮亦有,然一旦突破「撞牆期」,對於筆墨能力的掌握及駕馭則愈加遞進。洪松柏也戮力於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書法作為以筆墨書寫的生活藝術,除卻吊掛於壁面展覽外,他更以日常實用的目的性出發,將書法藝術運用於壺、杯、瓶、盤、盆等一概生活器物上,使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翰墨岑岑,藝海無涯,傾心書法,沉浸其中,心無煩惱,形無勞倦,洪松柏從未淡漠對於書藝的鍾情,他讀帖、臨帖,長期收集借鑑古今名家墨跡,在實踐中勤奮學練,透由躍動在毫端的線條,流瀉興觀群怨與人生百味。大橋通車後,自家公司的運營、慈濟志工的勤務等一應事務量大且龐雜,餘暇時,仍不時研讀書藝相關書籍、字帖、畫冊,直說自己「沒有認真的停下來好好練字」的洪松柏笑著說道,「所以現在很懷念疫情的時候」。
以筆寫心,運筆寫意,將書藝作為個性的展現、性情的釋放、心靈的述說,其筆勢含韻,筆法生動,結體自然,擒縱有度,一點一筆給人以美感;他將一腔情思傾注於此,他把無形和有形之韻加以結合,他用筆墨為自己開拓了一方領地,其內白山黑水,靈機妙發,風生水起,一韻悠遠,萬里長空任之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