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景冬至節慶 青溪金寧分會搓湯圓

縣議員許玉昭、理事長邱秀治和青溪婦女姐妹們一起搓湯圓。(許加泰攝)
冬至節慶前夕,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辦理搓湯圓活動,縣議員許玉昭、理事長邱秀治和青溪婦女姐妹們一起參與傳統手作湯圓,希望藉由應景的活動,讓鄉親感受傳統冬至節慶的氛圍。縣議員許玉昭、理事長邱秀治邀集青溪婦女姐妹們一起準備糯米粉、水、糖等湯圓材料,大夥共聚一堂來搓湯圓的場景,讓人感受一年一次的冬至節慶將屆。
縣議員也是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說,手作湯圓並不難,先將糯米粉放在鍋子內加水後不停的搓揉、將加了水的糯米粉搓成整塊的黏土狀、將大塊黏土狀的糯米撕成一小塊一小塊,並放在雙掌中搓成湯圓狀、將湯圓放在桌上晾乾,就可以煮湯圓、享用湯圓。
理事長邱秀治指出,冬至日,習俗上會搓湯圓來祭拜神明和祖先,現代人講求方便,大都會買市售包裝好的湯圓,該會在傳統冬至節慶辦理搓湯圓應景,也希望將手作搓湯圓的習俗傳承下去,來為冬至節慶妝點出傳統節慶的氣氛,而這也是老一輩鄉親共同的回憶。
許玉昭指出,12月25日西洋耶誕節,結合耶誕節的歡樂氣氛,來營造金門歡樂幸福城市的氛圍。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是金門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金門人特別重視過冬至習俗、傳統金門冬至,當天要挲、吃湯圓長智慧、祭祖、並聯絡社區長者情感。
許玉昭指出,冬至又稱「冬節」,冬至吃湯圓除代表著團圓吉祥的意涵之外,同時也代表著吃過冬至圓後又增長了一歲,在冬至吃一口湯圓,意味著「圓滿」與「添歲」。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有紅、白兩色,小巧而沒有包餡;因為冬至這天是晝夜長度「交接」的日子,紅白湯圓便也象徵了「陰陽交接」。另外一種包了甜餡料的大湯圓則稱為「圓仔母」,內餡則多為芝麻餡和豆沙餡等,現在的廠商也多是推出包餡湯圓、並加以變化餡料,成為現代小孩比較熟悉的湯圓。
搓湯圓、吃湯圓,代表圓滿的意思,紅湯圓代表金、白湯圓代表銀,兩種湯圓都要成雙成對吃,才不會吃到單數而在未來一年裡被「落單」。
許玉昭說,每逢冬至,家中長輩總會說:吃湯圓表示長一歲。「吃湯圓會添歲」其實不是長輩用來哄騙小孩的玩笑話,據說最早是源自於周代到漢初,當時的歲制是以冬至為歲首(一年的開始),在這一天都會祭天以「添歲」,漸漸地,形成吃湯圓會長一歲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