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局113年駐縣藝術家獲選名單揭曉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969
字型大小: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獲選名單公告,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
金門縣文化局為提昇金門縣藝術文化風氣,記錄保存本縣鄉土人文及自然風貌,豐富的文化資產,以加強藝術與人文教育推廣,辦理「113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徵件,至112年11月15日止,共計13人送件,經過評審會議結果揭曉,入選者正取4名分別為:譚行健、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張明曜、張思敏;另外備取2名分別為:林瑩宣(備1)、賴瑋婷(備2)。
金門縣文化局希望藉由甄選藝術家駐縣的方式,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傑出藝術家進駐,創作出屬於金門在地藝術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金門之美,藉此行銷金門。
113年選駐縣藝術家簡介如下:譚行健: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負笈美國,獲得紐約市立大學CCNY藝術系廣告設計組碩士,創辦東籬畫廊,曾服務三多利創意及多家廣告公司,設計公司擔任藝術指導,創意指導等。至2006年,他移居上海,更深入理解東方傳統的美學價值。畫風素以筆觸精細、嚴謹寫實著稱,擁有20多年豐富的寫實風景創作經驗,善於以西方媒材與技巧來表現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溫潤、平和、樸質的人文意境的現代文人繪畫新面貌。計畫以「跨越時空的多元創作」為題,透過在金門生活,並親自體驗獨特的文化民情,掘金門生活中的美學,並透過繪畫將金門歷史軌跡中的美學、文化等元素與當代藝術融合,創作東西融合、古今呼應的作品,用不同形式的創作,記錄下金門的不同樣貌。
本次計畫以截取金門多樣的藝術,生活元素,如建築、印記、圖像、雕塑、壁畫、窗花等形形色色的視覺表現,與現當代的創作觀念結合,開創出多元的表現形式,並以跳躍、跨界之不同時空的金門美學、文化、藝術元素交織,蹦放出跳脫想像與傳統的新藝術面貌及語彙,探討金門在歷史軌跡中,接受不同文化的衝擊,綻放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如西方、東方的交融,將深入探討如何作出更多的表現形式。
Marian Nosshi(瑪麗安·諾西):濕壁畫藝術家,埃及開羅赫爾旺大學美術學院學士學位,計畫以「飛越雙金.塔與門」為題,主要是使用古埃及壁畫secco(濕壁畫)的技術來重建寺廟壁畫技術,濕壁畫(Fresco),原意是「新鮮」,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泛指在鋪上灰泥的牆壁及天花板上繪畫的畫作,14-16世紀流行於義大利,「濕壁畫」是在牆壁上施塗顏料,以產生持久鮮亮圖像的技法。
本次創作靈感來自金門縣深厚的文化特色,環境藝術的壁畫,為了能夠以其所有差異,獨特性和遺產來描繪這個島上的生活,同時又使用另一種古老的技術,並觀察這種歷史,文化和藝術技術的結合可以產生什麼。這種融合可以創造出兩種表達形式,在兩種歷史文化之間和諧相處,或者巨大的反差會產生令人驚訝的結果,並查看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對話可以以藝術品表達的形式帶來什麼,希望在金門留下即將失傳的埃及濕壁畫的作品紀錄,並將金門元素創作藝術推廣到埃及等地及國際交流。
張明曜:當代藝術創作者,於2021年末全職投人創作。擅長觀念型創作,過往作品媒材橫跨電腦遊戲、錄像、水墨、銅板腐蝕、AI生成繪畫、原子筆、皮革……。多次於區塊鏈Tezos上發起藝術行動、策展,有別於加密藝術世界中流行的生成藝術,更擅長與智能合約以及社群進行互動除此之外,有多評論文章發表於藝術媒體Artouch及藝術上。他於2013年端午節前夕隨著其他新兵一起踏上金門後,短暫停留幹訓班、金門東指揮部、草嶼守備隊後,最終落腳於距離馬山觀測站旁兩、三百公尺餘遠的后嶼島上。作為義務役,雖僅在金門待了不足一年時間,但也與金門建立起一種特殊的連結。
計畫以「兩個世界」為題,本次駐縣計畫目的便是基於「兩個世界」的概念,進行在地創作,擴張至金門在地的「傳說」,將這些故事作為題材,繪製一系列作品,除了以藝術的方式保留在地文化之外,更意圖從這些可能逐漸消失的故事,找出其迷人之處。簡言之,在「兩個世界」的計畫中,可以理解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傳說的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便是金門的現實風景,包含坑道、海灘、山巖、街道、洋樓、哨亭、碉堡、碼頭、防風林、老戲院,而傳說的世界,則為與這些地點相關的故事。以金沙戲院為例,它作為地標或在地的圖騰,而與之相關的傳說,可能是十八艘洋船的故事,或是舊時后嶼碼頭運補時繩索上結附的發光浮游生物的奇觀。
張思敏:纖維藝術家,目前居住創作於馬來西亞和台灣,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纖維組。作品大多以空間裝置、雕塑、纖維等等來呈現。創作多經過個人感性經驗於異國旅居下之社會觀察,將其圖像化轉換在織品與空間裝置上,藉由纖維材質本身的語彙去呈現生活中經常被忽略之感性片段,將記憶、儀式和轉化後的想法組織在一起,將其作為探索人、自然與歷史之間的關係。
本次駐村創作計畫採用金門的經濟與外來植物作為檔案調研資料,例如木麻黃、相思樹、高粱等的植物,以採集日誌的方式收集與記錄金門這塊土地,進一步從染織領域中,探索材質與技藝的多元應用,同時也將與金門居民深入交流,收集金門人的移民故事,關注金門僑鄉文化議題,將金門自然生態與文化進行連結。歷年參與多次國際藝術家駐村於英國Gaswork Foundation、吉隆坡Rimbun Dahan以及台灣群島駐村藝術村。作品曾獲BakatMudasezaman YoungContemporaries入圍(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2019)、10th Nando」s Art Initiative第三名(馬來西亞)、微型紡織雙年展『Scythia』(烏克蘭)。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希望藉由甄選藝術家駐縣的方式,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傑出藝術家進駐,融入於當地生活中,親身體會在地人文、歷史、文化、戰地等風貌,創作出屬於金門在地藝術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金門之美,並藉此行銷金門。相關訊息刊登於金門日報、金門縣文化局官網(http://cabkc.kinmen.gov.tw/)以及Facebook藝起金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