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松長執導《金門》 進入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15強

由台裔美籍導演江松長執導的作品《金門》(Island In Between)獲選進入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15強,將與其他14部作品角逐最終5個入圍資格。(翻攝監製單位CNEX臉書)

由台裔美籍導演江松長執導的作品《金門》(Island In Between)獲選進入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15強,將與其他14部作品角逐最終5個入圍資格。(翻攝監製單位CNEX臉書)
第96屆奧斯卡獎台灣時間22日公布初選名單,由台裔美籍導演江松長(S. Leo Chiang)執導的作品《金門》(Island In Between)獲選進入最佳紀錄短片15強,將與其他14部作品角逐最終5個入圍資格。該片已在《紐約時報》Op-Docs平臺上架,可免費觀看,網址為https://lurl.cc/eQkHmQ。
對於入選奧斯卡15強,導演江松長表示,希望以金門做為起點把台灣故事說給世界聽,「希望片子能夠再繼續往前走,讓更多人看到台灣。」製作人錢孝貞說,一直與導演都希望講出台灣的故事,「今天成真了」。
文化部也恭賀《金門》入選短名單並表示,《金門》能從全球眾多參賽影片激烈角逐獲提名,展現臺灣電影軟實力,深感欣慰與驕傲,預祝《金門》成功奪下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文化部表示,「黑潮計畫」鼓勵電影業者開發國際市場,促進產業整體發展,讓更多影人及影片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導演江松長執導的紀錄片《金門》以其獨特的視角,呈現關於台海議題的故事,這也是他身為台灣出生、美國長大、在中國工作的人的親身見證。這部長約20分鐘的影片以第一人稱介紹金門,透過遊客和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探索台灣和中國的歷史,並深入探討人們對戰爭的態度。
江松長透過自身經歷將觀眾引領進入金門的美麗世界,融合當地生活的微妙細節,同時也反思他對台灣、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矛盾情感的感受。影片《金門》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這座特殊島嶼,將遊客體驗與當地居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探討島上存在的不安和難得的和平,也凸顯台灣未來的不確定性。
在特映會上,江松長分享製作過程中的挑戰,許多當地民眾在採訪中表達豐富的想法,但在鏡頭前保持著保留態度,有些甚至不願出現在影片中,這是他在製作初期所面臨的難題。經過多次剪輯,他最終將自己的視角融入影片,以幫助國際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脈絡。影片的英文片名為「Island in Between」,隱喻金門與台灣之間的意義。
江松長表示,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向亞洲以外的觀眾傳達台灣的故事;金門是美麗而又充滿複雜歷史的地方。雖然關於金門的紀錄片可能不多,但他希望這部作品能成為開端,讓更多不同的聲音和觀點被看見。他提到自己在過去15年跨足臺灣、中國和美國,感覺自己像是被捲入三方監護權的爭奪戰中,「他們都以為他們知道對我最好,但卻不理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江松長說,他出生在台灣,成長於美國,曾在中國工作,目前居住在臺北,這樣的經歷使他能夠深入觀察這些國家長期以來的互動。他表示:「臺灣的聲音經常被中國和美國的敘事所掩蓋,我們生活在全球權力博弈的陰影下。很少有人在這個區域之外了解到,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臺灣人民生活是怎樣的。」
他進一步指出,他的紀錄片希望展現臺灣真實的生活,描繪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同時帶著對和平的期許:「在這個時刻,我們需要更多理解戰爭可怕之處的努力。我希望這部影片在倡導和平方面能發揮一些作用。」
江松長表示,他在台灣出生,美國長大,曾在中國大陸的紀錄片工作,這使他親身見證這幾個國家長達數十年的互動。透過這部影片,希望透過居住在其中的人的視角,包括自己的視角,深入探討台海危機,並做出貢獻。特別是當全球正努力理解烏克蘭、俄羅斯以及以色列、哈馬斯之間戰爭的可怕情況時,期望影片能在倡導和平方面有所貢獻。
奧斯卡正式入圍名單將於美國時間2024年1月23日公布,得獎名單將於2024年3月10日頒獎典禮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