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在地藝文薪傳 胡璉基金會點燃金門文化藝術之燈

陳龍安教授自接任胡璉基金會董事長一職,即刻把亟欲推動的計畫,畫成心智圖。(胡璉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教授提供)

胡璉將軍逝世46週年紀念活動,胡璉基金會邀請胡璉將軍的舊時部屬及親友,以及研究胡璉將軍的專家學者與會進行分享。(林靈攝)

胡璉基金會將文化藝術扎根教育列為重點,並邀請金門文化藝術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同時進入校園投入一整年的開班授課傳承工作。(胡璉基金會提供)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落葉總要歸根,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教授直言,「回家鄉做一點事、貢獻一點心力,是身為浪跡天涯的金門人應盡的責任」,他自公職退休後返金擔任無薪董事長,戮力於使胡璉基金會成為金門文化藝術發展的引擎與發動機,不僅積極凝聚金門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共識,為基金會打造一個強而有力的創新團隊,他更集思廣益、擴大合作機制,串聯公私部門與地區各級學校,透過綿密的協調合作,不僅為發揚胡璉將軍無私貢獻精神而努力,更竭力於金門文化與藝術的薪傳與推展。
帶領基金會團隊群策群力
在本應含飴弄孫、盡享天倫的時歲,無怨無悔返家鄉金門、貢獻畢生所學,陳龍安教授從學術界轉任新職,雖有滿腔熱血、鴻鵠大志及無怨無悔的熱誠,但他表示,初入「政治」叢林,因缺乏相關歷練,致使基金會在法定有限制的經費限制下,雖無法全面展開所有計畫,但基金會團隊群策群力,將重點計畫朝向有品質、有規格的創新,以及有溫度的方向全力以赴,讓這一年來的計畫工作重點也綻放出些許亮點。
該基金會112年度工作計畫,含括計畫一:胡璉獎助學金,(一)111學年上下學期胡璉獎學金,(二)金門文化與藝術諮詢委員會;計畫二:文藝活動補助,(一)戲劇藝術深耕培訓計畫,(二)文藝活動補助申請;計畫三:莘手相連寒暑期營隊,(一)假日親子創造力學習營,(二)金門暨童軍育樂成長營;計畫四:胡璉文化之旅補助,(一)胡璉文化之旅營地教育計畫,(二)新官網建置,(三)來自1949的一封信-胡璉將軍逝世46週年紀念活動;計畫五:大放藝彩,(一)「地區在地藝術與文化向下扎根與推廣教育」,(二)金酒文化陶冶,(三)3D動畫《花帔阿獺》與金門文化國際行銷映後座談會,(四)金門文化藝術精英人才扎根培訓計畫,(五)伯玉盃書法比賽;計畫六:益心藝意,(一)急難救助及社會服務與推廣。
陳龍安教授說明,自其接任胡璉基金會董事長一職,他即刻把亟欲推動的計畫,畫成心智圖,讓他對自己的想法及現階段的計畫產生聯接。且他認為,該基金會計畫推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為「人」,基金會團隊成員量少質精,但基金會將每次工作會報當作教育訓練,除計劃性地邀請學者專家擔任講座,他更親自主持工作研討會議,同時融入創造力策略,而基金會每次公開研討會或活動,在其嚴謹的要求下,皆以國際會議規格辦理。此外,陳龍安教授認為,金門文化藝術的核心為創新,故而他往往思考如何在既有工作上加入創新元素,例如:將縣長的施政目標融入計畫,為長者安排創造力訓練,為幼兒舉辦創造力親子假日營等。
打造有溫度會感動的標準作業流程
且基金會團隊成員不分彼此,分工但相互支援,形成堅強的工作團隊,陳龍安教授強調,需營造工作環境的愉悅氛圍,他堅信員工樂在其中、才會成功,而基金會團隊並透由相互激盪,為工作找出創意。陳龍安教授直指,基金會的任務,乃是發展金門的文化藝術活動,是一項服務工作,因此他讓基金會團隊將各項工作研擬「有溫度會感動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期望融入以客為尊的COP及讓顧客驚豔感動的SOE精神,有目標、有步驟,同時不斷修正、精進,例如:清寒獎助學金的頒發除規劃尊榮的頒獎儀式及成功激勵講座,亦為急難救助安排救援系統與縣長的五星級點心伴手禮;同時,基金會團隊並持續檢討改進,更將工作成果編印成「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有溫度會感動的SOP手冊」,做為未來計畫全面推動的重要參考。
談及基金會的願景及夢想,陳龍安教授認為,即是讓基金會點燃金門文化藝術之燈,綻放金門文化底蘊的光芒,運用有限的經費、結合金門有志一同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形成團隊、凝聚共識,將金門文化藝術往下扎根,「今日藝文扎根,明日大師誕生!」為金門培養菁英人才,已是金門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陳龍安教授進一步說道,金門文化藝術的未來希望在下一代,傳承教育尤為關鍵,因此基金會將文化藝術扎根教育列為重點,並邀請金門文化藝術專家擔任諮詢委員,亦進入校園投入一整年的開班授課傳承工作,第一年(112)即徵求四校進行六項的實驗工作,例如:金湖國小由陳長慶教授閩南文學,古寧國小由黃世團教授版畫世界,正義國小由許淑燕教授跳鼓陣,中正國小由蔡遠進教授傀儡戲、楊天澤教授水彩畫,許銘豐教授在地歌謠彈唱;而此項計畫已有初步成果,未來將加入文化藝術菁英人才長期培訓計畫。
陳龍安教授也深刻體認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必須三足鼎立,金門才有前途,尤其如何陶冶金門人文化藝術的素養,讓人人都有藝文的柔軟度與溫度,摒棄惡鬥與對立,皆與文化藝術息息相關。陳龍安教授指出,金門文化的價值在創新,未來基金會也期望能為各行各業培訓基礎創造力人才,至於被稱為「創造力的總教頭」的陳龍安教授也會在這個領域親自掌握各項計畫的推動;他並語重心長地說,創造力的核心是愛,能接納各種不同意見的雅量,容多納異才更能激發創意。
為地區藝文發展投注心力
此外,基金會日常業務的推展與運行,除藉由媒體的報導行銷之外,更以創新的九宮格模式,重新建構網際網路平台,層層發展為可伸展的互動平台,並由陳龍安教授本身的3Q創造力學院作為發展的參考範例。基金會亦致力於扶植成立金門劇團,除了邀請台灣知名的劇團蒞金表演,基金會亦從戲劇專業人才培訓開始,特別邀請有台灣現代戲劇之父的吳靜吉教授及其他戲劇專家來金授課,冀望打造一金門本土劇團。
其他諸如紀念胡璉將軍系列活動的辦理,金酒員工的文化陶冶等諸多活動,基金會雖囿於經費受限,但亦與其他機構協同辦理研討活動講座及培訓等社會服務工作,例如:金寧鄉公所、烈嶼鄉公所、金門航空站的有溫度會感動的創新服務講座,中小學的親職教育講座,大同之家員工及老人的創造力訓練等活動,皆有不少好評與正向回饋;不僅如此,基金會的一般性與例行性計畫,也都有豐碩成果。
陳龍安教授自台北市立大學研究所所長退休後,被實踐大學延攬擔任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教授,其著作等身,獲獎無數,除了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外,亦曾獲教育部學術著作特優獎,歐洲大學的卓越教學獎,北京中科院資優教育組顧問,超常人才教育顧問,香港政府資優組顧問,在創造力研究與教育的領域素有卓越表現;退休後更應世界各國的華商邀請,巡迴世界各國辦理創新管理講座,腳跡除遍及大陸各省市,台灣的各部會機構、醫護團體、各大小企業學校也都曾邀請他擔任創造力培訓及講座。在其發光發熱聲名遠播之際,為何返鄉擔任胡璉基金會無薪董事長,陳龍安教授表示,回鄉故土貢獻所學,本是他長久以來念茲在茲的事,而這一年來,他非常感恩所有讓他有機會成長的朋友;對他而言,磨難就是一種考驗、一種學習與成長,他會無怨無悔、無掙扎無批判,歡喜甘願,「面對,處理,接受,放下」,日後他當自我檢討,不斷改進,讓基金會未來的工作推展更為完善、也更為順遂,希望能讓金門文化與藝術的發展綻放無限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