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會推食農教育 帶領鄉老烹煮金門風味年菜

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議員帶領金寧鄉榜林老人會長輩響應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用在地食材烹煮金門風味的年菜。(許加泰攝)
農曆春節將屆,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議員帶領金寧鄉榜林老人會長輩們響應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用在地食材烹煮金門風味的年菜。許玉昭說,傳承金門傳統飲食文化意義性的同時,也宣導食農教育,提升「食在地、享當季」飲食觀念。
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接近了,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議員結合金寧鄉榜林老人會援往例辦理「金門傳統古早味年菜DIY」活動,許玉昭和榜林老人會理事長李瑞珍、一群婆婆媽媽運用在地食材,合力端出一道道有金門家鄉味的傳統料理,有蒜苗炒米血三層肉、團圓火鍋、古早味金門炒冬粉、芋角冬菜雞湯、年年有魚、傳統魚炸、黃金豆腐、金門封肉刈包、素炒花椰菜、金門傳統雞捲、傳統蘑菇馬奇赤肉湯、年糕、碰粿等。婆婆媽媽們在熱鍋、放油、爆香、放入食材翻炒的同時,香氣四溢,動人味蕾,及至完成,更是令人食指大動!
現場也示範在地特色料理的做法,教導年輕的一輩烹調家鄉味年菜的做法及秘訣,激起他們對金門年菜產生興趣,動手學習作金門年菜,為熟知美味賦予幸福的好滋味。
許玉昭指出,過年最應景的糕點莫過於年糕,吃年糕代表著「年年高昇」的含意。許玉昭說,製作的年糕,過程一點都不馬虎,篩選糯米磨成固體再切成塊狀,再使用篩過後的黑糖及紅砂糖,滾沸成湯汁加入磨好的米漿塊,用力攪拌均勻成黏稠糊狀,再把它平均分到碗裡,並放入蒸籠炊,需要花上一段蒸炊的時間,期間必須不定時補蒸水、還要費力攪拌濃稠的年糕,製程繁複且必須時刻盯著,蒸熟的年糕才能均勻Q彈。許玉昭說,製作年糕,沒有防腐劑、沒有香料與任何添加物,只有砂糖融於糯米的濃醇香甜的古早味,年味立馬提升,帶來好運兆,過好年。
許玉昭表示,農曆新年是親人歡聚的日子,年夜飯更是過年的重頭戲,辛苦的婆婆媽媽們總是會備好最豐盛的饗宴,讓回家團聚的親人們能夠感受家的溫暖。許玉昭說,家鄉的傳統年菜,不只老一輩懷念這遵循古法烹煮的好滋味,也有傳承金門春節美食技藝的意義性。
許玉昭表示,金門人重視傳統節慶的拜拜,這些傳統的金門地方「手路菜」,做法並不困難,食材新鮮的口味絕對勝過冷凍的年菜,她鼓勵婦女姊妹們將這些傳統風味菜餚,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即使在家也能輕鬆烹調出一桌好滋味的美食,為家人端出實惠又可口的金門風味年菜,讓家人更感受農曆年節的氛圍。
許玉昭議員本身也是縣農會理事長,她表示,農會響應政府推動食農教育,除了積極宣導《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的六大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也鼓勵機關團體、社區、學校能優先採用在地生產的農產品,或以在地農產為主要原料的食品,以及鼓勵鄉親多選用在地食材,烹煮健康餐食。
許玉昭表示,近年來,全世界的廚師,包含米其林主廚都爭相挖掘在地風土,取法傳統與自然經驗,將在地食材以創意多元的料理方式呈現。許玉昭說,「呷飽未?」一句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問候。不分年齡,「好好」吃飯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而家中餐桌上的日常料理,不僅是你我一輩子難忘的滋味。「永續發展的未來,從餐桌開始」,讓我們一起「食當季、吃在地」,以健康永續的飲食、實現「零飢餓」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