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光陰流水 施明德金門往事並不如煙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2,098
字型大小:
施明德於2003年重返金門,走訪國共激戰的歷史建築「北山洋樓」,闡述兩岸和平交流、往來的主張。(李金生攝)

施明德於2003年重返金門,走訪國共激戰的歷史建築「北山洋樓」,闡述兩岸和平交流、往來的主張。(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前總統陳水扁在臉書發文指為「一代梟雄」、「民主先知」的施明德在1月15日病逝台北榮總,這位坐牢遭關押近26年,被國際社會譽為「台灣曼德拉」,以台灣民主先行者之姿衝撞威權體制和打擊貪腐的政治人物,在昔日戰友歎息聲和國人關注下人生謝幕。在他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軌跡中,有幾件與金門有關,湧起驚濤駭浪,留下人生重大紀錄的事件。
1994年,施明德提出「金馬撤軍論」震撼政壇,金馬民眾群情大譁,指為放棄金馬的謬論,喊殺喊打的聲浪四起。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等民進黨高層相繼跨海消毒外,總統李登輝更在次年1月26日金門縣警局歲末聯歡活動中,以閩南語說道:在台灣大家思思念念金門、馬祖的同胞,雖然有人說要從金馬撤軍,但這是「憨人說憨話」,保證絕對沒有這回事,兩度引來台下久久不停的熱烈掌聲,還有人激動大喊「萬歲!」
施明德生前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回憶,他於10年後再來到金門,特別帶了2套西裝,準備讓人丟雞蛋,沒想到未遭蛋洗,反而是被金門高粱給灌倒了。斯人灑脫風趣如此,在政壇也屬少見。
2003年,施明德走訪彈痕累累的古寧頭北山洋樓時說,一般人只聽到前半段的「撤軍」,卻未注意他強調的金門、廈門「兩門對開」,他十分贊同李炷烽縣長說的一句話「戰爭無情、和平無價」,認為政府一方面要兩岸和平往來,一方面又要在不再是反攻大陸跳板的金、馬部署軍隊是矛盾的作法,不如將每年鉅額預算省下來好好建設金、馬,也是對金馬人權長期遭受束縛、踐踏,在道德上的一種補償和回饋。
從後來國防部陸續推動精實案、精進案和精粹案,金、馬大幅裁軍,金門駐軍從過去的十萬大軍銳減到幾千人,兩岸「小三通」也於2001年上路,讓人看到施明德做為民主先覺者和人權維護者的真知灼見。
施明德於1961年自陸軍砲校畢業,次年22歲在小金門擔任砲兵觀測官時,因遭指涉入「台灣獨立聯盟案」被關押在做為國防部反情報大隊金門站,位於浯島城隍廟附近的后浦「許文言洋樓」203室,前後反覆偵訊20餘天,才後送台灣警總繼續偵訊和判刑,從此也開啟他後來長達25年又5個月的「黑牢」生涯。在當年高度戒嚴下的金門,正是他一生荊棘載途,千難萬險的開端。
後來,施明德重返長期做為軍方招待所的洋樓,曾說這座做為白色恐怖的代表性建築應盡量保留。他回憶當年同為軍官的難友張茂雄也在洋樓內遭到關押和刑求,後來民進黨成立,張茂雄曾出任黨中央組織部主任。幾年前,曾有建商收購欲加拆除改建大樓,因此引起文資保護人士的關注,一時引發不少議論。
「浪漫政治家」是政壇給他的封號之一,經常一身西服,打著蝴蝶結的施明德,散發浪漫、雍容的氣質,予人一種優雅的觀感。當年,他左手斜插著口袋,走進始建於戰地政務時代,外觀有如一座堡壘的金門縣政府前棟舊大樓,經過民眾服務台的輕快身影,依然歷歷彷彿昨日。
筆者在媒體工作40餘載,在號稱台灣「民主聖地」宜蘭八年期間,林義雄、陳菊、游錫堃、陳定南、劉守成、田秋堇、陳金德、林錫耀,乃至於當時尚在宜蘭市公所擔任清潔隊長,尚未嶄露頭角的林聰賢等人最常提到的政治人物就是施明德和許信良二人,受重視和尊敬的程度決非目前台上人物可望其項背。
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施明德走過瀟灑的八十三載歲月,沿途留下繁花點點的美麗風景。在政壇合縱連橫,詭譎多變的現下,一生堅持不向當權者低頭,當年視死如歸的施明德,在台灣政情依然風雨飄然的此刻離開,只見斯人千山悄獨行,一襟晚照寄豪情,往事讓人遙想追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