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樑歸岫 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預定十月修復完成

董允耀洋樓舉行安樑歸岫儀式,工程預計今年十月二十日完工。(李增汪攝)

董允耀洋樓舉行安樑歸岫儀式,工程預計今年十月二十日完工。(李增汪攝)

董允耀洋樓舉行安樑歸岫儀式,工程預計今年十月二十日完工。(李增汪攝)
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修復工程,昨日上午舉行安樑歸岫儀式典禮,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期盼施工廠商能秉持一貫的專業與品質的堅持,持續把洋樓修復的盡善盡美、修舊如舊,為古崗重新燃起一絲火光,能夠再現古崗昔日輝煌的時光,也期許透過這工程能喚起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間而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
包括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副局長陳國興、科長顧孝偉、金門縣議會議員董森堡、金門大學戰地史蹟與閩南建築研究中心主任曾逸仁、大木匠司、土水匠司、打石匠司,以及古崗村老等,共襄參加。
安樑歸岫儀式典禮,分別由大木匠司、土水匠司、打石匠司等「三祧師傅」依序執行掀樑、點樑、押煞、送五榖等儀式,代表建築興建過程圓滿。而因本次主棟修復工程木構架未進行落架,故僅需進行安梁歸岫(即巢之意)科儀。同時,為再現百年前西風東漸的思潮,本次活動結合一些南洋元素,讓本次活動更具文化深度。
洋樓由董賽姍及董倫威贈予
呂坤和致詞表示:今天是金門縣定古蹟大古崗董允耀洋樓修復工程安梁歸岫的大日子,這個日子我們企盼了很久,自109年董賽姍女士及董倫威先生將本洋樓贈予金門縣政府開始至今已約三、四年。今天終於都看到了這幢洋樓將要快要完成,讓我非常欣慰與感動。
他說,隨著1860年的五口通商後,許多古崗鄉親下南洋工作,也賺了不少錢回鄉蓋起一棟棟華麗洋樓及閩南建築,也讓這小漁村一夜躍升為海上一顆閃亮的明珠,隨著時代更迭,古崗又逐漸淹沒於時代的浪潮,希望透過此一修復工程能重新復甦古崗風華。
呂坤和表示,這個案子今天能順利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本縣辦理本洋樓修復,並且給予指導與協助,讓整個工程能予以落實。其次,要感謝黃毅誠建築師,他為我們工程提出許多適宜性的修復計畫與修復方式,間而重新復甦董允耀洋樓與周邊環境,修復後能給予在地居民、遊客較好的居住與旅遊品質。最後要感謝董賽姍女士及董倫威先生無私奉獻,將本洋樓捐贈給縣府,本縣也不負董女士及董先生所望,以最高標準進行本案之招標,透過評選找出優秀的營造廠。
再者,他也期盼監造廠商黃毅誠建築事務所能秉持一貫的專業,持續做好把關工作,也期盼施工廠商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能秉持一貫的專業與品質的堅持,持續把洋樓修復的盡善盡美、修舊如舊,為古崗重新燃起一絲火光,能夠再現古崗昔日輝煌的時光,也期許透過這工程能喚起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間而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
爭取中央補助四千五百萬元
坐落於金門西半島古崗村,1933年興建的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被建築學者譽為早期中西合璧式洋樓代表作之一,曾做為國軍炮、工兵營和「兩棲蛙人」隊部,見證兩岸烽火和軍民一家的大時代,如今難掩斑駁圮壞的歲月痕跡。金門縣政府爭取中央補助規畫投入4500萬元進行修復,期待再現昔日宏偉氣象,吸引遊人絡繹來訪。
董允耀洋樓的建築型式為三塌壽的番仔樓,前方有一樓的迴向設計和人字脊「二導水」的龜型屋頂,遠眺近觀極其宏偉醒目。起造人董允耀原在古崗村賣豆腐,10餘歲隨鄉人遠走印尼泗水謀生,在受僱小工存錢後先批購當地「辣椒粒」賺取差價,再與人合夥經營船行,專門來往於南洋一帶,由此積累可觀財富,返鄉興建洋樓安頓家族。
這座大洋樓曾先後由國軍炮兵、工兵營占用,1970年間更曾進駐海龍部隊,一樓大門左右兩側牆飾有海龍字樣與圖案,整體建築的動、植物和人物裝飾語彙繁複精采外,大門也可見防盜的移動門扇「輪錢門」、「槍眼」等防禦設施,反應金門早年地方治安不佳,時有大陸內地「強摃仔」登島劫掠的史實。
2015年2月,董允耀洋樓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指定理由是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和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以及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2020年由所有權人董賽姍、董倫威贈與金門縣,希望未來獲得更好的維護和利用。
建於1932年的董允耀洋樓,從2022年4月展開修復,預計在今年十月二十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