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永續善農獎 金門縣農會青農陳裕融分別獲獎 縣長陳福海頒贈賀匾

金門縣長陳福海昨接見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得主陳裕融、農會理事長許玉昭一行及座談情形。(楊水詠攝)

縣長陳福海頒給農會理事長許玉昭「益農利民」匾額,祝賀獲第三屆永續善農獎殊榮。(楊水詠攝)

縣長陳福海頒給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得主陳裕融,表彰在農業傑出表現。(楊水詠攝)
金門農友之光!從事農業僅六年的陳裕融在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勇奪現場操作組獎項,一鳴驚人,並獲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親自頒獎表揚的殊榮;金門縣農會則獲得第三屆永續善農獎行銷推廣組獎項榮譽,金門縣長陳福海在昨(六)日接見陳裕融頒贈「青農之光」賀匾和肯定,頒給農會理事長許玉昭「益農利民」匾額祝賀。同時,縣長陳福海說農業是金門的根本,縣府一定全力協助農會,建構一個更友善的環境,我們一起來努力,讓金門成為更具友善與健康環境的島嶼。
金沙鎮民陳裕融從事農業主要種植作物為瓜菜及牛番茄,原來讀中醫的他,回鄉後即投入農業生產,從無到有,靠的不是本身的專業知識,而是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的從頭學起。
去年,陳裕融參加第三屆永續善農獎遴選並加入產銷履歷驗證行列,他沿用安全農業政策規範,循序漸進、堅守初心,讓他第一次參加即一鳴驚人,獲選第三屆永續善農獎現場操作組榮耀。
在金門縣農會長期協助地區農民推廣行銷安全蔬果,建立「金門安全蔬果專櫃」,穩定銷售通路,確保民眾食安,第三屆永續善農獎行銷推廣組亦是對金門縣農會長期的耕耘給予高度的認同。
另,陳裕融及金門縣農會能在全國諸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讓金門農業的成就綻放於全國農業舞臺,證明金門農業的進步已漸有所成。
縣長陳福海於昨天下午三時,在縣長室接見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得主陳裕融父子,以及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常務監事蔡水游、總幹事文水成、行銷部主任陳信衡等人,縣府建設處長黃儒新、農林科長楊慧明在場陪同和觀禮。
縣長陳福海表示,健康、友善及永續的農業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而年輕人是永續產業的根本,我們要營造具前瞻性的產業環境,讓年輕人有信心的投入,我們的產業才能更永續的發展。同時,縣長陳福海期許及鼓勵陳裕融能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在農業這條路上能堅持、勇敢向前,讓金門能再多一位全國十大神農得主,更為他加油。
縣長陳福海指出,現在不只是農業,最近在推「整潔的金門」、「禮貌的金門」,以前金門綠化成功,現在要美化,讓金門真的成為美麗的島嶼。甚至青農,透過永續及善農,都可帶出金門的美!
縣長陳福海說,未來兩岸的發展,在五二○之後,兩岸在金門應有更好的發展,大陸觀光客可能先到金門、不到台灣;陸客到金門後看到一個處處友善的環境,來了還想再來,並感受國門真的很乾淨、整潔,以及擁有古樸的金門早期價值,建構友善的金門。
農業的發展也可更友善,縣長陳福海表示政府與農會以何種氛圍整合,只要農民需要的,一定全力支持,讓想從事農業的一個一個起來。陳裕融說,金門的農業資材都需靠台灣,且取得成本較高,希望可以運費各方面的問題給予幫忙。
縣長陳福海說,農業的永續就要有產業的環境及經濟,不然是休閒農業,不是永續的農業;至於永續農業,就是要讓年輕人有更好的產業環境,農會和縣府要提出善農的環境條件。
縣長陳福海舉釣黃花魚為例,一年有一兩億的黃花魚市場,我們提供一個運送配套的補助計畫,創造有產值的永續漁業環境,而且有通路、大陸及金門有認證,就有一個漁業的市場。同時,他指出農業環境需有機健康,並建構通路與市場,讓農業環境在金門,且有更好的發展及產生品牌。
陳福海強調,友善環境就是要有一個前瞻性的產業經濟,如果沒有就要調整,讓有意投入農業的獲得支持及後盾,未來有更多的青農,打造出金門友善的農業環境願景。
縣府建設處表示,「永續善農獎IPM Award」係為推廣「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之專門獎項,藉由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將作物病害、蟲害及雜草等影響控制在不損及經濟利益之水準,並有效運用多元的防治方式,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兼顧生產、生態及生活之平衡。
為加速IPM方法之推廣及落實,鼓勵更多國內優秀人才(團隊)投入現場操作、技術創新及行銷推廣等領域,選拔具體貢獻之人員加以表揚,彰顯獲獎人員之卓越成就與傑出事蹟,以作為學習標竿與典範,朝向友善環境之永續農業。建設處表示,金門縣推廣的安全農業政策正是依循IPM的模式,長期以往,良好的作物生產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已達一定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