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餘年歷史 黃氏宗親迎紫雲始祖巡安繞境

金門黃氏宗親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神像起駕巡安。(黃氏宗親會提供)

黃氏宗親護佑「紫雲始祖守恭公」鑾轎巡安後裔聚落。(黃氏宗親會提供)
緬懷祖德,金門黃氏宗親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宗親居住的聚落,護佑宗親,巡安活動傳承迄今約有百餘年之歷史,文化局將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遶境列為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金門的特有祭典禮俗。
巡安活動傳承迄今約有百餘年之歷史(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金門黃氏鄉親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鑾駕,每年農曆正月初三上午於前年值年村落集合,並於食用鹹粥後起駕出發,最後於該年值年村落宗祠由各村落黃氏宗長焚香後進行安座,後由各村落黃氏裔孫焚香祭拜後辭行,後再於農曆二月十八日於值年村落黃氏宗祠舉行祭祖儀式。
今年的巡安繞境由前年值年村落前水頭出發,長老皆穿著大禮服,遶境車輛沿途經金門城、後浦、后水頭、后浦頭、沙美、西園、官澳、英坑、東店、后壟、山外、尚義,各股宗親沿途擺設香案,向紫雲始祖致敬,始祖神轎途經各股宗祠或定點,停留十至二十分鐘,供裔孫頂禮膜拜。文化局副局長陳國興、文化資產科顧孝偉科長到場關心,向鄉親賀年。「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民俗,在金門的黃氏主要分成六股,獨立的四大股為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另有六個小股因經費因素考量合組成二大股,其中一合股是由英坑、東店、官澳所組成,另一合股是由尚義、后壟、金門城(舊金城)所組成。因此,西園、汶水(後水頭)、金水(前水頭)、汶浦(後浦頭)四大股聚落每六年輪值一次,而二合股中的英坑、東店、官澳、尚義、后壟、金門城(舊金城)等六聚落則每十八年輪值一次;其中之一合股輪值順序為英坑、東店、官澳;另一合股輪值順序為尚義、后壟。此項珍貴民俗是於2018年陳福海縣長任內登錄為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一般民俗項目。
文化局表示,「金門黃氏恭迎紫雲始祖守恭公巡安」由金門縣黃氏宗親自主動發起運作,過程並由金門縣黃氏宗親會主辦,透過共同始祖的奉祀達到敬祖與追遠之意涵,共同始祖的輪祀方式與巡安過程,凝聚同姓血緣宗族力量與團結穩固宗親情誼,在經過了戰爭洗禮的金門仍能完整保存,是金門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