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台灣人口危機嚴重 金門新生兒去年僅721名
特約主筆:李金生
台灣少子化嚴重,總人口再降至2,341.8萬人,且連續38個月「生不如死」。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2月出生人數9,663人,失守1萬名新生兒關卡,帶來讓人憂心的國安問題。
金門縣也不例外,2022年的新生兒僅有856人,較2021年1,029人減少173人,減幅達16.9%,高居全台第一。2023年的新生兒再下滑至721人,較前年減少135人,減幅也有15.8%,持續探底的情況未見好轉。全台0至14歲人口比率最低即是金門的8.08%。
新生兒銳減在亞洲地區是共同問題,以韓國為例,政府擴大育兒補助,今年起出生的嬰兒從0到7歲每年都有錢可拿,累計至少可獲2,960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70萬元。仁川廣域市更推出「1億Plus我的夢想」計畫,所有在仁川出生的小孩可獲補助到18歲為止,累計可領超過1億韓元(約新台幣241萬元),目的都在搶救人口崩潰,快速陷入老化高齡社會,且後繼乏人的國家危機。
金門縣的生育補助政策現有1.生育津貼:每胎20,000元,雙胞胎60,000元,三胞胎以上40,000元乘以胎數。2.育兒津貼:每月5,000-7,000元,至5歲(依孩子數量而定)。3.托育補助:每月至多3,000-5,000元,至2歲(依補助資格而定),結果未能有效提高新生兒人數。
就地區人口結構分析,金門的家庭組合與台灣城市相似,即以往三代同堂的情況日益減少,過去家中長者協助照顧幼兒的情況已逐漸消失。因此需要更多的幼兒照顧和學齡前教育機構,在解決普遍的雙薪家庭日常生活壓力,以及政府機構相對因應作為方面,無論需要性和迫切性均與日俱增。
近年來,縣府在建置托嬰中心、培訓專業照顧人員和提供父母照顧子女津貼、托育費用補助,以及公立幼兒園免學費、幼兒教育券與學生交通圖書券和營養午餐、點心及乳品等綜合性補助措施的推動,目的都在進一步提升生育率,並減輕民眾育兒的經濟負擔,但離立竿見影還有一段差距。
在縣府持續推動幼兒教育政策下,113學年度再增設5班2歲幼幼專班,陳福海縣長以「禮運大同篇」揭櫫「幸福、宜居、永續島」的縣政藍圖,強調有關幼兒的照顧應受到更多的關注,期待自108學年度陸續增設,將於113學年度達成全縣13所學校開設16班,招收幼生總數達256名的幼幼班,讓「幼有所養」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扎根,進一步擴大照顧幼幼兒的力度和廣度。
陳福海縣長說「幼兒教育是奠定一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基石,建立良好的幼兒教育環境,正是投資未來的舉措。」放眼遠見未來的說法與學者專家一致重視的幼兒啟迪教育若合符節,目的都在提供幼生優質、安全的教學環境,值得肯定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縣府規劃透過增設二歲幼幼專班及降低師生比的努力,來擴大幼兒課後照顧及寒暑假加托的服務量能,並有效提升照顧品質,達到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最終邁向讓年輕父母「敢生」、「能夠養」,以解決少子化問題的目標。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沒有新生的下一代接棒,一切建設成果都是枉然,再瑰麗的遠景也會淪為泡影,期待在縣府的持續努力下,有更多年輕朋友願意加入增產報國行列,為建構國家充沛的人力資源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