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明節將至 婆婆媽媽一起做粿 傳承手藝與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906
字型大小:
清明節將至,金門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推廣食農教育,傳承做粿的手藝和文化。(許加泰攝) 清明節將至,金門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推廣食農教育,傳承做粿的手藝和文化。(許加泰攝)

金門清明節傳統習俗要炊膨粿、祭拜祖先,慎終追遠。金門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帶領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姐妹們用金門在地地瓜做傳統「膨仔粿」,飄香金門發糕獨特的美味。許玉昭從活動中宣導食農教育,鼓勵民眾多選用在地食材製作各式糕粿米食,讓家人可以享用古早味粿。
清明節將至,金門清明節祭祖、掃墓必備清明糕點澎仔粿、碰赤龜,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和青溪婦女姐妹們共聚一堂,大夥分工合作準備做傳統「膨仔粿」、「碰赤龜」的食材,選用金門在地地瓜來做粿,推廣食農教育,傳承做粿的手藝和文化。
許玉昭等人不僅添加在地地瓜,還用棕葉鋪底,搓揉好粿皮,一碗又一碗放進蒸籠蒸熟。隨著蒸煙裊裊,頃刻間,蒸籠一開、出爐的粿香四溢,有著傳統糕粿新鮮現做的好味道,還有粽葉的香味。膨仔粿發不發?完全靠經驗的累積,婦女姊妹都有一手嫻熟的好技藝,每顆發粿都「發」且裂得漂亮,完成Q軟美味的在地傳統米食「膨仔粿」。
許玉昭說,用在地食材做的金門「膨仔粿」,是純手工、原汁原味,飄香著金門發糕獨特的美味,和其他地區的發糕滋味有所不同。
許玉昭指出,清明為金門最重視的節慶,金門清明節傳統習俗,要炊膨粿、祭拜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賢、飲水思源、尊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民俗、傳承文化。許玉昭說,發粿(閩南語)又叫發糕,諧音發財、高升,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人。粿上裂痕為「笑」,蒸熟的發粿會因為在蒸煮的過程中,使發粿高出碗面且上方表皮脹裂,呈十字或不規則形狀的裂痕,龜裂紋路愈是深,表示愈發!象徵要發財、發丁,以及家運、事業發達。金門發糕和其他地區的發糕滋味有所不同,加了營養豐富的地瓜,與其他地區米漿製的發糕有所不同,金門也稱呼「膨仔粿」(發粿),有獨特的在地美味。
許玉昭指出,早期農村普遍經濟困苦,農村婦女刻苦勤儉,時常會利用空閒時間,利用米製作出其他不同的米食加工食品,除了作為日常年節敬神、送禮、祭祀之用,也是最好的伴手禮。但現今的社會,很多傳統米食技藝都快失傳,如,高粱年糕、黑糖糕、膨仔粿、紅龜粿、禮餅、菜粿。此次婆婆媽媽一起做好吃的古早味粿,大夥回味傳統炊蒸米食,找回懷念的好滋味,更重要的是從做粿過程中,除了可以傳承金門傳統糕點文化,也蘊含著清明傳統習俗與意涵,傳承古早的美味與文化。
許玉昭指出,早年農村社會,做粿、炊粿是少不了的工作。婦女很辛勤做傳統糕點,祭拜神明、祖先之餘也能讓家人吃到傳統米食好滋味。這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甚少機會可以親身參與做粿、炊粿,感受傳統炊粿的生活經驗。透過婆婆媽媽的經驗,讓在地炊粿文化能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一輩有機會學做傳統糕點,感受粿香的好滋味。
許玉昭指出,農會積極推動食農教育,希望從活動中加深大家對金門在地食材的認識,讓更多人關注家鄉傳統習俗及食物從種植、生產、加工、製作等過程中,追求自然健康的重要性,也推廣傳承做粿文化和手藝。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