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金廈海域波瀾起伏 兩岸共放魚苗走過十載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1,718
字型大小:
兩岸在金廈海域攜手放流魚苗已邁入第十年,向「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目標繼續前進。(李金生攝)

兩岸在金廈海域攜手放流魚苗已邁入第十年,向「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目標繼續前進。(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響應「世界海洋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海洋資源,日前再於金廈海域放流569萬尾魚苗。這項以「兩岸共護一片海」為目標的活動已邁入第10年,執行成果斐然可觀,為潮來潮往的大海帶來盎然生機。
1992年金門終止長達36年的軍管,兩岸關係也在此時緩和下來,進入一個翻篇的新時代,以往船影模糊稀落的金門四周海域,開始湧現以「船團」組合的大陸漁船,夜以繼日越界濫捕、濫炸,導致只有一石之遙的兩岸水域,魚源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枯竭。
當年,有「地表上最慓悍勁旅」之稱的金門海龍部隊執行越界驅離,尚且遭遇大陸漁民丟擲磚塊、菜刀蠻橫抗拒,金廈海域紊亂失序。其後,隨著金門、廈門紅十字會的交流合作和金門縣愛心慈善基金會等兩岸團體的穿梭奔走,才讓亂象獲得有效改善,大陸漁政單位也加強約束不法,尤其嚴禁炸魚,違者註銷船籍登錄和禁止出海外,並科以重罰處分,才讓大海獲得休養生息機會。
馬英九主政以後,兩岸關係獲得進一步改善,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在2015年向金門縣政府提出兩岸一起在金廈海域放流魚苗,宣達永續海洋資源的計畫。在陳福海縣長責成建設處與水試所研議,並經我方相關單位評估可行後,當年8月14日在兩岸中線的檳榔嶼首次併船放流,此事引起國際社會與媒體的關注,對曾經炮火相向的兩岸,確係一件值得報導的大事。金門華僑甚多的新加坡傳媒因此以「They made it happened.」為題大篇幅報導,讓旅居海外的僑親十分感動。尤其是幼年隨家人遠渡重洋「落番」謀生,晚年因兩岸戰事難償返鄉宿願的老人,對「兩岸一家人」和平相處更是感慨不已。
當時,雙方還約定以後配合每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常態化辦理,後來也確實只在2020、2021年因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而停辦,至今累計攜手放流魚苗逾1,300萬尾,包括黑鯛、黃鰭鯛、七星鮸、鳳螺、遠海梭子蟹、赤點石斑魚、斜帶髭鯛和有「海上黃金」之稱的黃魚及「藍金」鱟等魚種。
潮起潮落見山影的金廈海域是「兩門」共同的傳統漁場,一起攜手維護和永續海洋資源是兩岸共同的目標和責任。金門縣水試所連年培育經濟魚種,取得可觀的經驗和成果,尤其對有「灘地上的活化石」史前海洋生物的三棘鱟,保育成效更是有目共睹。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延續前身〈海洋與漁業局〉的努力,在當地企業回饋的大力支持下,在魚類保種和經濟魚類開發上,成果年年翻新奔前,特別是中華白海豚的保育成果更是各方矚目和肯定。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的「新兩國論」引爆兩岸新一波的緊張,也為兩岸曾經的最前線金、廈「兩門」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在大陸海警船不時在金廈海域執行警巡,金門海巡也嚴陣以待之際,對開的小兩門在中線海域放流魚苗,為兩岸緊張情勢帶來些許緩和氣氛,也算是一件好事。
但兩岸敵意螺旋式上升的此刻,兩岸都是步步為營,一切的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金廈兩門海上放流只能說是「一碼歸一碼」,兩岸延續往日約定和慣例下,持續無害操作的一段小插曲,不能視為兩岸緊張緩和的訊號。
大陸前海軍阮姓艇長駕駛快艇直闖淡水河口一事,成為兩岸最新焦點,過去每年都有數起陸民利用各種載具,甚至泅泳「投奔自由」的金門,也在媒體受到討論。在海上共放魚苗,豎立10年新里程碑後,一衣帶水的金廈會如何走下去?受到矚目。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