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譚行健張明曜駐縣期滿 留下專屬金門之創作
駐縣藝術家譚行健、張明曜駐縣期滿,由文化局長呂坤和頒發期滿證書,感謝藝術家創作出屬於金門的作品。(文化局提供)
駐縣藝術家譚行健、張明曜駐縣期滿,由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頒發期滿證書,並代表縣長陳福海感謝藝術家近四個月的駐村,並且在底蘊深厚的金門創作出屬於金門的作品。
呂坤和表示,駐縣期滿並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鼓勵藝術家持續不斷創作有關金門元素的作品,展現多元藝術與跨域創作的能量,做出更優秀的金門作品,祝願兩位駐縣藝術家邁向人生另一個旅程。
譚行健在駐縣期間和多年國小合作一起創作出「2025金門生態保育版月曆」,幾個月來創作出許多非常精彩的版畫作品,鼓舞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因為金門擁有豐富多元的動植物物種,有許多在台灣已消失近百年,仍能在金門棲地發現,金門可以說是閩台原生動植物種的寶庫,成果展喚起在地民眾對保育棲息地及生態環境的認知、灌輸未來主人翁的生態保育觀念深具意義。
譚行健希望藉此啟發小學生瞭解尊重本地的動植物生態內涵、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讓更多人瞭解到金門豐富的文化藝術及自然風光。此外,作為曾經在金門服役、對金門有著深厚情感的譚行健老師,透過個人關係號召眾多朋友支持該次活動,為金門帶來更多觀光及藝文收益。
張明曜在成果展產出四件駐縣期間之作品,以及24件工作坊學員之作品。駐縣之四幅作品以彩色墨水繪製而成,繪畫題目分別為《颱風雀》、《口袋羊》、《餅乾兔》、《廢墟牛》。這四件作品分別談論藝術家於金門所聽聞的故事,對藝術家來說,透過這些不見得會被傳頌的故事,反倒提供認識金門不一樣的線索。
《颱風雀》講述1999年丹恩颱風將畜試所之屋頂吹走,造成14隻孔雀出逃,而後於金門大肆繁殖、數量暴增,以致於在路上都可能遇到野生孔雀。
《口袋羊》則是講述太武山上的奇石羊角石,在羊角石後方約30公尺餘處,有一個山洞名為羊角囊。在明朝時倭寇登陸金門,劫掠富裕的陽翟聚落。居民奮起抵抗仍然不敵,故攜帶財寶躲至羊角囊中。但最後仍被海盜尋獲,以煙燻逼出後殘忍殺害。而後國軍駐守,將太武山一帶劃為管制區域,直至近年開放後,才由地方耆老自山下指認大致方位,使得羊角石、羊角囊自傳說中現身。
《餅乾兔》則為藝術家於草嶼島服役期間聽聞的故事。草嶼上遍布野生兔子,其中有隻白兔自小被士兵餵養餅乾,因而不懼怕人類,甚至於士兵站哨期間會親近討食。有天某位調皮的士兵在白兔享用餅乾時,在牠背上小便。從此餅乾兔的背部染上黃色的尿漬與尿騷味,而牠亦不再被兔群所接受。
而《廢墟牛》則描述金門處處可見的軍事廢墟成為農舍或回收站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