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衛生局籲大腸癌早發現早治療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湖報導。
點閱率:590

根據國健署實證資料顯示,篩檢異常超過六個月未做大腸鏡,罹癌風險增加百分之三十,超過一年才做,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增加二點八倍,國民健康署補助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這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無痛、安全的篩檢方式,金門縣衛生局提醒若篩檢異常應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腸」保健康的重要關鍵。
衛生局指出,去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大腸癌死亡人數將近七千人,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十四點二人,為全國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三位,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建議每二年接受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前不需要限制飲食,相當簡單方便,可降低百分之二十九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百分之三十五死亡率。
另依據國民健康署一一○年癌症發生率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新診斷個案有一萬六二三八人,近九成大腸癌發生於五十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一點五倍。衛生局表示,大腸癌篩檢結果異常者,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大腸瘜肉,每二十人就有一人有大腸癌,只要篩檢結果異常,務必到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做確診,若發現瘜肉可即時切除,避免演變為大腸癌。
衛生局說,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建議有瘜肉、大腸癌家族史或飲食、作息較不健康、排便習慣不正常的民眾,應提早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若身體出現以下症狀超過二周以上,應儘速就醫請醫師檢查: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不明原因貧血的情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