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全《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新書發表 各地文友齊聚一堂

歷時三年、金門作家黃克全籌劃、主編、自費出版的《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新書發表會,七月二十日在台灣大學校區曉鹿鳴樓舉行。(黃克全提供)

歷時三年、金門作家黃克全籌劃、主編、自費出版的《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新書發表會,七月二十日在台灣大學校區曉鹿鳴樓舉行。(黃克全提供)
歷時三年、金門作家黃克全籌劃、主編、自費出版的《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新書發表會,七月二十日在台灣大學校區曉鹿鳴樓舉行,廣邀各地華文界文友齊聚一堂。
發表會當天,黃克全開宗明義地揭櫫本書出版意義:一,以奠基於總體性及現代性雙重視角的「流離」議題,建構金門文學的精神主體性。二,以「流離共同體」擬定金門文學史史觀。三,以「金門僑鄉文學」、「金門軍旅文學」、「金門本土文學」三大領域,擴充、確立金門當代文學的範疇。
「以上三點,我在本書序文都有陳述。」黃克全說:「我花了三年的思考,不、我今年七十二歲了,我花了數十年的生命磨難,終於領悟出來「流離」是我們的歷史總體性,是我們的生命原動力。」出席發表會文友聽了無不動容。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黃美娥針對本書序文所陳述的核心價值深表贊同,她說:「您已經由金門文學史的關照前進到金門人精神結構的精采剖析。這是金門文學史的重要一大部和一大步。」
金門縣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是我們金門文學界重要的時刻,本書不僅是對金門文學發展的一次全面回顧,也是研究金門文學發展的重要成果。它除了完整地呈現金門當代文學的發展脈絡,也對金門文學的特色和價值深入探討。」他懇切希望這本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的金門文學史,能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讓金門文學繼續蓬勃發展,孕育更多新世代的年輕作家。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文學所教授朱雙一,則從歷史制高點觀照這本《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令人矚目的亮點,包括書名中有個「大」字,以 及「當代」和「歷史」這兩個語詞所具有的巨大張力。
朱雙一說,金門島本來並不大,使它稱得上「大」的是金門文化、文學所具有的超出其自身地理疆域的時空之大。從時間上說,金門有著比廈門更為悠久的歷史,在宋代就與泉州、同安一起,號稱 「紫陽過化之區」,這就使金門具有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從空間上說,因金門是著名僑鄉,使得金門文學向東南亞的廣闊空間擴展,在書中可以見到洪絲絲、黃東平、方然、東瑞等諸多東南亞著名華文作家的身影,當然,他們也會將東南亞文化帶入金門文學中。最特別的是一九四九年後金門成為「前線」,於是有了大批軍旅作家的到來,他們中既有臺灣本省籍如楊牧、林佛兒,也有來自大陸不同省區,如朱西甯是山東人,洛夫是湖南人,商禽來自四川,他們在共同的書寫面對戰爭的人性表現時,又將臺灣的和大陸不同省區的「一體多元」的地域文化帶進金門文學之中。
當然,金門文學還有眾多本地作家,他們東向臺灣,西向大陸,成為連結臺灣文化和閩南文化的橋樑。也許可以說,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找不出第二個融匯了這麼多不同地域文化表現、而又統攝于共同的中華文化底蘊的人文薈萃之地,這是本書以「大」自詡的底氣所在,更是金門文學獨一無二的特殊價值之所在。
此外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文學所所長劉奎、閩南師範大學教授陳慶元、定居美國的金門軍旅詩人張堃、印尼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印尼新報總編輯兼主筆李卓輝等人,也都發來文字或語音電訊表達祝賀之意。
這本《金門當代文學大歷史》展現金門文化由民間自立自主發動的主導力量,尤其令人感佩。
當天與會者除主其事的黃克全與王學敏夫妻,聯合主持人分別為:資深前輩詩人向明老師、從香港遠道而來的資深作家東瑞、金門報導社長暨作家楊樹清、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孟樊、金門文藝社長暨作家牧羊女、中華金門筆會創會會長黃克全,共六位。
創世紀詩刊發起人張默與夫人陸秉川、東瑞夫人暨香港獲益出版公司董事長蔡瑞芬、國防部政務次長、陸軍副總司令黃奕炳與夫人王素真、詩人蕭蕭、文訊雜誌社社長暨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封德屏、澎湖縣文化局副局長洪進業與其夫人崔璐璐、中央大學教授李瑞騰、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黃美娥、作家眭澔平、作家林纓、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暨詩人張國治、作家陳妙玲、作家吳鈞堯、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卓清芬、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宋玉雯、作家張啟疆、創世紀前社長暨詩人落蒂、文史哲出版社發行人彭正雄、文史哲出版社總編輯彭雅雲、詩人許水富、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應鳳凰、作家利志華、從新加坡遠道而來的作家李寧強及其夫人鍾菊芬、文友侯榮惠董事、詩人李子恆、作家曾宇涵、WEAVES生活潮藝文誌總編輯朱介英、詩人高潤清、文友林采樺、文友吳楊林、攝影家鐘永和共四十二人。
這場新書發表會產生的第一道漣漪是,已屆八十高齡的金門僑鄉文學作家東瑞,發下宏願,要寫華人在南洋的奮鬥史,長篇小說四部曲,他說參加了這場新書發表會後,更加堅定了自己在文學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