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升正確防疫知能 畜試所辦畜牧從業人員結核病衛教訓練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672
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日前合辦113年度「牛羊產業加值及競爭力優化計畫-肉牛飼養基盤能力建構教育訓練」,期藉以提昇相關人員的防疫知能。(畜試所提供)

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日前合辦113年度「牛羊產業加值及競爭力優化計畫-肉牛飼養基盤能力建構教育訓練」,期藉以提昇相關人員的防疫知能。(畜試所提供)

金門縣畜產試驗所與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日前聯合辦理113年度「牛羊產業加值及競爭力優化計畫-肉牛飼養基盤能力建構教育訓練」,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院長賴治民擔任講師,以「畜牧從業人員結核病衛生教育」為題,說明牛結核病傳播方式、防範因應對策,期藉以提昇相關人員對結核病的認知,建立正確的防疫觀念,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金門縣畜試所表示,金門養牛產業為家戶產業,主要飼養黃雜牛,作為農業用及肉用,故飼養牛隻的民眾及屠宰場等人員之健康及疾病預防尤為重要。此次透過課程,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院長賴治民蒞金分享,針對結核病之基本知識及衛生概念進行宣導,內容包括牛結核病在人與動物間的傳播方式、畜牧場的清潔與消毒及本國目前檢測牛結核病的方式與應對政策。牛結核病於我國為法定重大人畜共通之乙類動物傳染病,此病好發於牛、羊及鹿隻等,並藉由與感染動物接觸或食入受汙染生奶或肉品而傳播給人類等。
鑑於我國每年於各牧場(乳牛、乳羊及鹿隻)皆會定期檢測牛結核病,以皮內結核菌素試驗(Intradermal tuberculin test,ITT)為原則,並於牛隻注射後的72±6小時,以視診及觸診同時進行判定。經確診的陽性動物會由防疫所進行人道處理,並對該場牛隻實施移動管制,之後每3個月執行全場牛結核並監測,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管制。金門縣目前係由動植物防疫所每年排定日程後至轄區牧場進行檢驗,為民眾及動物健康安全做把關。
另外,目前台灣乳品廠於加工時,牛(羊)乳皆會經巴斯德消毒法以高溫進行殺菌的動作;而肉用牛隻於屠宰時經屠宰場獸醫師檢查後,有疑慮之牛隻皆會判定廢棄,以確保民眾食用上之安全,故呼籲民眾應避免食用未經巴斯德消毒法之乳品或來路不明之生肉。
畜試所也表示希望透過此次宣導及專業講師教授的衛生安全知識,以提升相關人員對結核病的認知,建立正確的防疫觀念,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