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蕭兩洋樓修復再利用地方說明會落幕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754
文化局5日召開東蕭蕭顯傳洋樓、蕭顯紀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地方說明會,吸引多位東蕭鄉親和關心古蹟的民眾到場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

文化局5日召開東蕭蕭顯傳洋樓、蕭顯紀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地方說明會,吸引多位東蕭鄉親和關心古蹟的民眾到場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5日召開東蕭蕭顯傳洋樓、蕭顯紀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地方說明會,由計劃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江柏煒教授進行簡報說明兩家族發展故事、洋樓比鄰之珍貴性等,未來將朝複合式民宿經營,盼帶動地方創生及聚落發展。現場有多位關心古蹟之民眾和蕭氏宗親到場參與,旅外洋樓後人也以視訊方式與會。
受凱米颱風延期舉辦,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之「金門縣定古蹟東蕭蕭顯傳洋樓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與「金門縣定古蹟東蕭蕭顯紀洋樓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地方說明會,於日前(8月5日)上午10時至12時,於金沙鎮公所三樓會議室召開,包括文化局局長呂坤和、副局長陳榮昌、文資科科長顧孝偉、金門縣蕭氏宗親會理事長蕭偉權以及多位關心兩棟古蹟及東蕭聚落未來發展的蕭氏宗親與地方民眾齊聚一堂。值得一提的是,計畫團隊也特別安排視訊方式,讓在新加坡的蕭顯傳後人蕭宇宸、黃素琴夫婦以及旅臺的蕭顯紀後人蕭志達在線上聆聽報告。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此次說明會係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4條及《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第18條規定辦理。會中,首先由文化局局長呂坤和進行開幕致詞,即交由計畫主持人江柏煒教授分別針對兩棟洋樓之修復再利用案進行簡報說明。
江柏煒教授首先提及,在金門,如水頭、浦邊、後浦等少數地區有較密集的洋樓建築外,絕大多數都是以單棟為主,而這正好突顯出蕭顯傳洋樓與蕭顯紀洋樓相比鄰的珍貴性;與此同時,兩邊家族卻有著不同的移民脈絡。蕭顯傳在1901年赴新加坡謀生,起初先在荷蘭奎俾音輪船公司擔任員工,1925年蕭顯傳躍升為股東、船主,生意網絡涵蓋印尼廖內群島以及馬來半島,其後人至今也都持續從事與船務有關的工作。
而蕭顯紀則是因為年少時家鄉鼠疫橫行、生活不易,因此遠渡菲律賓謀生,初期受僱於由珠山薛氏家族經營、位在依里岸的永昌公司。1900-1902年間,蕭顯紀肩負公司第二任經理的重責。在累積所得一段時間後,蕭顯紀自行創業,在依里岸開設商行從事貿易商及碾米工廠。經商有成的兩人在1920年代中期,先後返鄉興建洋樓,成為地方佳話。
為了此次修復案,計劃團隊在執行過程中,與兩邊家屬保持密切聯繫,並多次前往新加坡、永和等地,拜訪雙方家屬,以充分了解兩個家族的經歷。江教授於會中也針對兩幢洋樓的建築空間特色、現況調查以及未來修復與再利用計畫進行說明。最後,江教授指出,未來兩幢洋樓朝複合式民宿經營,期盼藉此帶動地方創生與聚落發展。
簡報後,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認可計畫團隊諸多規劃;而在線上參與的家屬以及在現場的多位宗親,也一致認同兩幢洋樓的再利用計畫。期盼未來古蹟修復後,能夠永續經營、促成東蕭地方振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