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千里雁行活的閩南文化島 探討島嶼過去現在與未來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綜合報導。
點閱率:709
文化園區所長盧根陣主講「千里雁行,活的閩南文化島」,從個人在文化藝術工作中談金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金門活的閩南文化島之擘劃。
(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化園區所長盧根陣主講「千里雁行,活的閩南文化島」,從個人在文化藝術工作中談金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金門活的閩南文化島之擘劃。 (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於8月10日上午10時於塔后22號舉辦講座,金門文化園區所長盧根陣以「千里雁行,活的閩南文化島」為題進行分享,前副縣長吳友欽、蔡連輝將軍、金沙蜻蜓日照中心主任盧璧珍、閩南文化協會常務監事陳奕紘、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常務監事胡蕙霞以及閩聲愛樂協會理事長陳世聰,以及許多對主題有興趣的民眾到場參加,並踴躍參與討論,展現了對金門文化保護與發展的高度關注。
盧根陣所長於專題演講中,深入探討了金門文化園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藍圖,並指出金門自4世紀以來所承載的豐富歷史與文化遺產,他也詳細闡述了金門文化如何在歷朝歷代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獨特的閩南文化,並強調金門在冷戰時期的重要戰略地位,使其成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歷史對峙的見證地。
他也強調,金門在保存與活化閩南文化遺產方面的努力,並提出了以金門文化園區為核心,結合教育、觀光與文化創生,打造集「人類與環境」於一體的生態博物館島的宏大願景。盧所長表示,金門將借鑑國際成功案例,如德國的奧許維茲集中營與日本的廣島原爆遺址,將金門戰地文化從「負面遺產」轉化為具有普世價值的「正面遺產」,以推動和平教育與跨文化交流。
此外,金門還計劃透過多元文化的融合,促進金門與兩岸乃至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的文化入口。同時,金門將與福建閩南地區的博物館攜手,共同打造「閩南文化名片」,力求將金門打造成為亞太地區的文化地標,最後,他呼籲兩岸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參與金門「活的閩南文化島」建設,為未來世代創造一個「心靈之島,和平聖地」。
而會後談及此次分享主題,盧根陣也指出,藉由「千里雁行,活的閩南文化島」講座想要傳達的是一座島嶼、一群人,過去、現在與未來。過去面臨過往苦難,現況危機及未來展望的希望。我們彼此所處的環境及身上的經歷,是在大時代分離失去及身分的模糊。而個人也自感知的藝術與文化工作分享中,只想略盡一點淺薄心力與責任,持續向前並在游離時代中找回力量,這散與聚的力量就是「血緣是慈悲」,而且不再成為孤雁。
盧根陣也強調,那一份支持的力量與啟示源自縣長陳福海104任內時的「慈悲與智慧」,也讓自己有此福報機緣「與雁同行」,在慈悲願力中前行共振。我們共同生長的島鄉至今還是「戰地」,我們這代人長期引盼的島嶼天光,遠離苦難「用文化見慈悲見智慧」,也冀望為下一代子孫展望一座「心靈島嶼、和平聖地」。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一系列文化藝術講座宗旨在推動金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目前已排定之講座時間如后:8月17日上午10時,蔡連輝將軍「胡璉將軍在金門」。9月7日下午2時,詹智匡設計師「談金門傳統建築修復、設計」。9月28日下午2時,談宜芳博士「彩繪藝術修復分享」。10月19日下午2時,陳文識老師「胡伯玉將軍的古典詩情初探」。講座地點在塔后22號,歡迎鄉親踴躍報名參加,聯絡電話:082-325628#88495。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