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為後服官兵炊紅龜粿 議員許玉昭與青溪姊妹做夥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736
字型大小:
慰勞後備中心官兵。(高凡淳攝)

慰勞後備中心官兵。(高凡淳攝)

許玉昭(左四)等人端出成品。(高凡淳攝)

許玉昭(左四)等人端出成品。(高凡淳攝)

紅龜粿是金門的傳統糕點美食,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金門委顧團副團長許玉昭議員帶領青溪姊妹們一起做紅龜粿,飄香傳統糕點的美味。許玉昭希望透由古早味的做粿活動,傳承金門傳統糕點文化。
許玉昭議員結合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及各鄉鎮分會的青溪姊妹,於金門縣後備服務中心舉辦做紅龜粿活動。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理事長黃敏芳、金城分會理事長許玉瓊、金湖分會理事長楊彩貝、金沙分會理事長翁麗治、金寧分會理事長邱秀治、烈嶼分會理事長劉秀玲帶領青溪姊妹一起做粿,後備服務中心的官兵也一起幫忙,共襄盛舉。
許玉昭表示,年輕官兵很少看到金門紅龜粿的製作過程,透過青溪姊妹們動手做粿的過程中,讓官兵認識做粿前需要將糯米洗淨瀝乾,再用清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倒入磨米機磨成米漿後,壓乾製成粿粉團。再將少數粿粉團切成薄片用滾水煮熟後,增加黏性,再和生粿粉團和在一起反覆揉捏,就成為俗稱的「粿脆」備用。紅龜粿是將粿脆和入紅色食用染料揉勻後,裡面包入花生或豆沙餡,再利用「粿印」壓模製作,最後再用桃葉墊著,放入蒸籠蒸煮(炊粿),隨著蒸煙裊裊,頃刻間,粿就熟了。
大夥分工合作從攪糯米粉、煮地瓜、煮「粿婆」、揉粿皮、包餡,再用粿印模壓實,一個個包裹粿粉,紅中透白的紅龜粿,放蒸籠蒸熟出爐的那一刻,粿香四溢,不但香Q好吃,還充滿令人懷念的「媽媽的味道」,也散發出濃厚的粿香味。
許玉昭議員說,紅龜粿、天公圓等都是早期農業社會用來敬天、祈求來年好運不斷的年節糕點。金門地區每年農歷正月初九日拜天公,民眾遵循古禮做紅龜粿、天公圓,「紅龜粿」的紅色象徵吉祥,龜甲象徵長壽。龜是四靈之一(龍鳳麟龜),象徵吉祥長壽,人都想要吉利求長壽,以龜的米食-紅龜粿替代,沿用至今,取龜壽綿延之意。紅粿形狀多以「圓」為主,取團圓和諧之意。天公圓、意圓圓滿滿、吉祥如意、祈福求平安、春發萬喜、元氣圓來。
許玉昭議員指出,紅龜粿、紅圓、9豬16羊粿像,常用於節慶或拜拜、祝壽場面。每逢拜神祭祖婚喪喜慶的時候,也會用來當作供品。除了祭祀神明和祖先以外,舉凡民間喜慶或生兒育女、滿月、度晬、成人禮,或做生日時,都會將紅龜粿分送親朋好友,表示分享祝福的意思。許玉昭說,農曆正月初九拜天公,做天公圓是金門傳統糕點文化,從做粿過程中,除了可以傳承金門傳統糕點文化,也蘊含著濃厚的傳統習俗與意涵。
許玉昭指出,早年農村社會,做粿、炊粿是少不了的工作。這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甚少機會可以親身參與做粿、炊粿,感受傳統炊粿的生活經驗。透過婆婆媽媽的經驗,讓在地炊粿文化能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一輩有機會學做傳統糕點,感受粿香的好滋味。
身兼後備金門委顧團副團長的許玉昭感謝這一群樂當國防志工的青溪姊妹,長期協助金門後備服務中心提供後備軍人及青溪袍澤們的服務,並支援災害防救、慰問慰助等工作,做為後服中心服務有需求之人力「後盾」。
許玉昭說,後服中心與青溪婦女協會有如一家人,互動密切,良好的情誼關係,青溪姊妹們一起做粿,讓後服中心官兵們可以享用熱騰騰的現做傳統紅龜粿,香味四溢的粿香,也讓這些堅守工作崗位的官兵們,在近距離的互動中享受如家人般的溫馨氣氛。
許玉昭也表示,金門縣後備服務中心以有限人力,肩負金門的所有後備軍人管理、服務、動員召集、留守業務、人才招募及協助防「救」災等工作,也提供後備袍澤的服務,並和縣政府、鄉鎮公所及社團互動良好,辛勞工作,深獲地方好評。
許玉昭特別感謝後備服務中心於青溪婦女協會辦理各項活動時,都能夠積極參與及鼎力相助,充分展現軍民同心之精神,希望能繼續秉持「一日青溪,終身青溪」傳統,支持並協助各項服務工作推展。許玉昭也感謝青溪姐妹們忙於工作和家務,還能夠積極的參與會務,讓協會各項工作能順利執行,服務青溪姐妹和後備袍澤、眷屬。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