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改善兩岸關係不該只是浪漫憧憬

金門觀光旅遊持續低迷,期盼迎來陸客提振地方經濟活力。 (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站在前沿的金門隨著214翻船事件、胡姓釣客滯陸案和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遭扣案的陸續解決,逐漸出現幽暗消殘、曙光乍現的新契機。如同大樹剪除雜亂枝椏,新芽蓄勢萌發,相當令人期待。
目前,金門最盼望的是陸客登門旅遊,為地方發展注入活水。金門縣旅遊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翁炳信接受廈門衛視訪問指出,金門觀光景氣低迷不振,今年暑假來金遊客剩下3成,不知這種慘況還要持續多久?相較於2019年「小三通」突破200萬人次,大陸遊客就占約100萬人,其中團體4成,自由行6成,帶來高達50、60億之間的經濟效益,各行各業都希望早日開放陸客來到,引進提振經濟的人潮和錢潮。
現階段是大陸對台灣持續觀察評估,一方面就涉金3案在地方性事務、小規模協商的基礎下,釋出溝通解決的善意,另方面機、艦也照樣每天巡弋台海,不斷累積形勢壓力。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針對214事件,指係「當事人對當事人」引發是否成為兩岸協商新模式的討論。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馬上駁斥雙方溝通與「兩岸協商談判」無關,並強調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兩岸協商談判才能恢復,表明對岸的一貫立場不因個案處理出現動搖,十分堅定。
日前,賴清德總統在台中無極三清總道院說道,「兩岸宗教交流,自己出錢,不要被招待,不要被對岸拐去,不然會影響國安」一席顛覆宗教與人為善本質的說法,聽在對岸耳裡,當然非常刺耳,進一步將兩岸的敵意再推進幾分。台、金觀光業者也有賴清德此舉是提油救火,並非偶然失言,而是故意為之的怨憾。
因此,儘管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馬曉光在有200餘位台青參加的西安「陝台文化交流周」開幕儀式中表示:「淺淺的海峽,割不斷親情的呼喚」、「我們都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任何勢力都不能把我們分開」,但在台灣不斷叫陣對壘下,改善兩岸關係也只是一種浪漫的憧憬,遑論要進一步強化。
可預期的是,針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兩岸關係,陸方將持續採行雙軌策略,在「一中」的大前提下必然寸土不讓,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但對於兩岸城市交流,乃至於金門與廈漳泉「小三通」,屬於地方、局部的往來,仍會踩著煞車徐步緩行,有突然開大門的空間,也有一下關大門的可能,開與關就在北京、台北中央審度局勢,拍板決策的一敲之間。
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自2020年2月10日起,因新冠疫情停航近3年,直到去年1月7日才復航,但至今只是「通一半」,仍不見大陸遊客來到。期間,金門縣長陳福海多次指派分管兩岸事務的祕書王中聖赴海、陸兩會溝通,並透過管道對接兩岸有關單位,才讓多達上百名陸籍人士參與的兩岸泳渡、夕陽路跑等賽事接續登場,就連本月底福建省台辦處長也將獲得陸委會核准,抵金參與大陸引水工程合約修訂會議。
這些具有試行試辦性質的活動都為陸客團體遊、自由行的解禁,不斷增加善意和溫度。深諳兩岸事務眉角的陳福海帶領團隊默默進行,也展現他穩健低調、不張揚的行事風格。在陸委會的支持下,縣府已向福建省台辦轉達歡迎廈漳泉和福州的旅行社遞件申請至金門旅遊,希望再見往日熙攘往來的榮景。
即將來到的中秋節和大陸十一長假,會不會是兩岸真正重啟雙向交流大門,迎來美好時光的拐點?各行各業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