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文史走讀開訓 盼學員投入村史撰寫
「聚落文史走讀」培訓計畫,9月7、8日兩天,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3樓會議室辦理2日基礎課程,培育及傳承在地文史人才。本次課程內容,針對村史簡介、聚落的地理概況、聚落歷史、寺廟、宗祠、具有文資身分或特色的建築物(建築年代、建築特色與背景故事)、居民結構型態與源流、聚落的歷史人物及解說技巧與儀態。
課程分為基礎課程16小時與導覽解說課程8小時,學員需參加至少13小時的基礎課程,才能進入導覽解說課程,達到標準者將由金門縣文化局核發結訓證書。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表示,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家鄉並凝聚共識,有計畫性地推出一系列活動,包括105年起推出金門村史徵集計畫、106年起推廣「四季走讀」活動,以及今年的「聚落文史走讀」培訓計畫,希望讓參與者深入了解村莊的歷史與文化。
授課講師黃振良老師表示,歷史需要有文化,文化更需要有歷史,四季走讀活動是一個有意義並需要推廣的活動,甚至連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書香遠傳》報導,更有旅行社希望安排3天走讀的行程,希望來金門體驗走讀遊程。這不僅突顯了走讀的價值,更展現了文化與觀光資源的緊密結合。
呂坤和表示,金門擁有豐富的文化史蹟,得益於文史工作前輩的努力,聚落文化得以完整保存。此次培訓的目的,是希望讓在地居民深入了解閩南與聚落文化,並將這些文化推廣至台灣及海外,進而提升金門觀光的深度與廣度。
呂坤和並進一步表示,透過黃振良、陳炳容、陳成基等人深入淺出的講座,將培育更多文史工作人才,推動金門豐富的文化資產保護與發展。無論是有形文化資產如瓊林聚落,還是無形文化資產如中秋博餅,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皆為金門人的驕傲。然而,金門許多村莊的歷史尚未被完整記錄,因此,呂局長期許此次培訓的參與者,能在課程結束後積極投入村史撰寫工作,為保存地方文化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