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國家公園圖書展 認識浯島生態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604
字型大小:
金門大學結合金管處舉辦「金門國家公園圖書展」展覽,有昆蟲和候鳥的毛皮標本。(金大提供)

金門大學結合金管處舉辦「金門國家公園圖書展」展覽,有昆蟲和候鳥的毛皮標本。(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為增加民眾對於金門生態環境和鳥類習性的認識,自即日起至10月9日(三)止,在該校圖資大樓舉辦「金門國家公園圖書展」展覽活動,邀請民眾一同體驗金門生態與候鳥習性。
金大表示,該活動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辦理「金門國家公園圖書展」,期盼此次展覽能增進師生與民眾在此領域的知能。
金大表示,金門大型野生動物資源較少,惟金門位於大陸邊緣,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故鳥種最多樣,哺乳動物以水獺較為特殊,沿海生物則以鱟最具代表性。金門位於東亞地區鳥類遷徙的途徑上,鳥類為金門國家公園內最豐富且最具特色之野生動物資源,金門多樣的棲息環境與低密度的人口條件,加上位於東亞地區鳥類遷徒的途徑上,因此鳥類無論在種類或數量上都很豐富。據調查,金門鳥類已超過400種,其中候鳥及留鳥所佔比例相當懸殊。候鳥(包括冬候鳥、夏候鳥、迷鳥)多達74%,留鳥僅佔13%(另有13%迷鳥)。每年秋季迄次年春末,大批候鳥由北方飛來此地覓食、過境,種類、數量繁多,蔚為奇觀,此時可見數量龐大之雁鴨、鸕鶿、鷗科及鷸鴴科的水鳥群集棲息,且單種鳥類族群數量亦相當大,再加上鳥況與台灣不同,形成金門鳥類相的重要特色,其中有許多鳥類是台灣不見或少見的,如:褐翅鴨鵑、蒼翡翠、斑翡翠、黑翅鳶等。
栗喉蜂虎是金門夏天時節的夏候鳥主角,更有「夏日精靈」的美稱,每年造訪金門的繁殖季節約有六、七月,也為金門生態旅遊帶來一個新的亮點。根據金門國家公園資料,栗喉蜂虎喉部為栗紅色,黑色的過眼紋,翅膀與背部為綠色,尾翼則是藍色,飛行時翅膀下方羽毛為橙黃色,於每年約3月底來到金門,先為了繁衍下一代,忙著配對、求偶,接著就分工孵卵、育雛。栗喉蜂虎是金門具特色的夏候鳥,台灣並無分布,每年3月底分批飛抵金門挖洞築巢,繁衍後代,點綴金門夏日色彩。
鸕鶿主要居住在西伯利亞,每到冬季為了躲避高緯度的嚴寒,選擇到亞熱帶地區過冬,而金門的自然優勢成了鸕鶿最喜歡停留的地區之一。鸕鶿屬於群聚動物,捕魚、飛行、歸巢、休息睡眠等活動,都能看見他們成群結隊,而因為喜歡成群的特性形成壯觀景象,鸕鶿們同時起飛,千隻、萬隻鸕鶿群聚揮動翅膀飛翔的畫面,令人震撼。
金門國家公園進行區內資源的管理與保育,曾於1998年、2000年委請學者進行昆蟲調查,主要調查目標為鱗翅目昆蟲,並曾進行較全面性的昆蟲相普查,根據歷年調查統計,金門本島昆蟲名錄約有1000餘種,顯現其昆蟲多樣性資源非常豐富。金門位在南來北往的候鳥遷徒必經之地,春季小麥和夏秋高粱、海灘潮間帶的魚蝦貝類,都為各種候鳥和留鳥提供充足的食物,金門因此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更是民眾欣賞自然生態的聖地。
金大指出,此次展覽除了有多樣化昆蟲標本外,更有珍貴的褐翅鴉鵑、蒼鷺、鸕鶿等候鳥的毛皮標本,現場特別展出國家公園相關研究計畫的展板資料及相關書籍,讓觀展民眾能夠更深入了解金門自然環境與鳥類知識。
金大表示,金門有多處賞鳥地點,如慈湖、金沙水庫、太湖與浯江溪出海口等,能夠讓大家在不同區域裡欣賞到多種鳥類的絕美之姿。金大期望透過此次展覽推廣金門豐富的生態,讓民眾更加認識鳥類棲息地與習性。因此,不論是校內師生、當地居民或是對大自然充滿熱情的朋友,都非常歡迎到訪參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