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以金門為教室 28位高中教師實地探索戰地僑鄉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綜合報導。
點閱率:1,03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於金門舉辦「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28位高中教師走進金門,實地探索戰地僑鄉文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提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於金門舉辦「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28位高中教師走進金門,實地探索戰地僑鄉文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提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於金門舉辦「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28位高中教師走進金門,實地探索戰地僑鄉文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提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於金門舉辦「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28位高中教師走進金門,實地探索戰地僑鄉文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提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於9月7日至9日舉辦「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以金門為教室,帶領28位來自全國各高中社會科教師,經由實地探索,了解僑鄉與戰地文化,以期能夠增進教師們對金門歷史與文化的認識,而能將學習經驗轉化為教學課程,促進學子對文化資產保護等議題之認識及更加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南區課程推動中心辦理「戰地與僑鄉文化資產課程設計工作坊」,期能促進文化資產融入高中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活動於9月7日至9日在金門舉行,吸引28位來自全國各高中社會科教師們與會,實地探索金門的戰地與僑鄉文化。首先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特聘教授江柏煒做行前研習,並在退休校長吳啟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吳俊芳教授等帶領下,深入了解金門的地質、文化及歷史背景,為課程設計提供靈感。
其中,金門文化園區民俗博物館亦是工作坊的核心學習場域之一。參訪過程中,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在和平的基礎上從金門向外連結到世界,博物館就是開展視野的路徑之一。博物館以展品和互動展示,生動呈現金門的閩南傳統建築、戰役史蹟以及僑鄉文化,為教師們提供了具體的教學資源。
此次工作坊也帶領與會教師們前往烈嶼李將軍廟、勇士堡、明朝軍事及生活遺構、翟山坑道、西園鹽場、獅山砲陣地、俞大維先生紀念館等地,透過校長吳啟騰、吳俊芳教授等引導及解說下,加上歷史遺跡或紀念館的實地參訪,進一步加深教師們對金門文化的理解。
昨(9月9日)教師們在南區探究與實作推動中心研究教師張淑惠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文化資產相關議題的討論,內容涵蓋文化保存與地方發展、國家公園治理效益、文化認同與經濟發展的平衡等,並針對金門文化設計教案。此活動不僅讓教師們深化對金門歷史與文化的認識,還讓文化資產成為探究與實作課程中的具體教學資源。俾利於教師們後續將這些學習經驗轉化為教學課程,期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與文化,培養對文化資產的關懷與保護意識。
金門文化園區民俗博物館作為金門文化的縮影,肩負保存並展示當地歷史文化資產的責任,同時透過教育活動推動文化認同。此次工作坊成功舉辦,不僅強化了文化資產與教育的緊密結合,還為未來的教學提供了更多靈感與實踐方法,期許有更多學校能運用金門文化資產作為課程設計的資源,進一步推動文化教育的扎根。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