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兩岸團圓 遙想22年前那一場中秋海上盛會

中秋節是祈願團圓的美好日子,金廈小兩岸何時再同場「博狀元」共度佳節?(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中秋節即將來到,這是一個祈願團圓、完滿的令月吉日。天上的月兒陰晴圓缺,總在望朔之間盈虧變化,每月只有十五月圓,一年則以八月十五最為圓滿。這一天是充滿憧憬和期待的美好日子。
對比兩岸關係從隔海對峙52年到小三通「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熱絡往來,再走向晦暗回頭路的此刻,正如同蘇東坡〈水調歌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讓人惆悵缺憾。
回首2002年9月21日那一夜,金、廈小兩岸舉辦中秋海中會,金門縣長李炷烽帶領縣府團隊於晚上七時三十分搭乘「太武號」交通船從水頭碼頭出發,與同行的「馬可波羅號」、「金龍號」客船,搭載參加金門詩酒節活動的兩岸及新加坡藝文人士,以及福建省政府、中央駐金單位官員和鄉鎮長、村里長及各級民代共300多人,在海峽中線一起見證兩岸歷史性的一刻。
當晚八時十五分,李炷烽偕縣議長莊良時、立委吳成典在「太武號」敲響象徵團圓的鑼聲,金門金城南門海濱公園和廈門會展中心隔海同步施放五彩高空煙火。九時,「太武號」和陸方「新集美號」在海上相會,廈門副市長詹滄洲、廈門市人代會副主任杜明聰、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顏達成等人登上「太武號」,帶著直徑81.5公分的大月餅向金門鄉親賀節。李炷烽等人則代表我方回贈2罈10公斤金門陳年高粱酒、詩酒節紀念酒30瓶。
那一夜,陸上還有盛大晚會,邀請天后級歌手張惠妹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樣的月光」連線到船上,兩岸與會人士合聲共唱,場面十分感人,22年前的往事並不如煙。
中秋「博狀元餅」相傳是來自金門洪門港(后豐港)的鄭成功麾下大將洪旭,在鄭成功領軍進攻金陵時,為穩定留守廈門官兵的軍心,並撫慰思鄉情緒,而發明的一種古老遊戲,後來在廈門、泉州和金門一帶廣為流傳,成為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
這項年節遊戲在戰地政務軍管時期消失,解嚴後縣府恢復倡辦,結合商家導入旅遊套餐廣為宣傳,並與一水之隔的廈門串連,成為小兩岸特色節慶活動之一。
2006、2007年「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金門場總決賽熱況讓人記憶深刻,做為金門地標歷史建築的莒光樓人潮滾滾,兩岸同胞同場聯歡,喝采助陣聲此起彼落。隨著兩岸關係一天天變壞,這些終究成為不再繼續的往事,讓人唏噓!
大陸文旅部在八月卅日宣布,近期內將恢復福建居民來金旅遊,讓本地業者十分期待,希望及早正式宣布上路,為振興地方各行各業帶來活水。中秋節次日,廈門市旅遊協會將組團來金踩線,預期陸方隨後宣布福建居民遊金門的確定日期,一切都讓人引頸期待。
兩岸關係的進程就如同天上的月亮,陰晴圓缺不定,滿缺盈虧之間總有許多遺憾,在不圓滿之後的復合,更應珍惜它們的得來不易。鄉親盼望的是兩岸持續堆疊善意,鞏固和平往來的基石,而不是拆台的叫囂放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金門與大陸一灣淺水,月光能否共灑兩岸,同享嬋娟美好,就在拍板定案者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