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協議34週年 陳長文重返仁愛新莊

陳長文(前中)和與會來賓合影留念。(高凡淳攝)
1990年9月,兩岸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開啟兩岸分治後的復談契機,當年負責簽署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時隔34年後,再次回到當年簽署協議的「仁愛新莊」緬懷歷史。陳長文表示,「金門協議」就是追求和平、追求人道,期盼兩岸雙方能良制一國,永續和平發展。
昨(12)日是金門協議簽訂34週年紀念。當年(1990年)我方簽約代表陳長文接受亞太台商聯合總會邀請,率胡卓君(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執行長)、尹乃菁(飛碟電台主持人)、詹承宗(理律文教基金會)等人組團親訪,重臨簽約舊址「仁愛新莊」-即現今的金門縣地政局緬懷。金門縣政府參議陳祥麟、金門紅十字會會長洪國正、副會長許玉昭議員、理事王國代議員、理事方天吉、縣府祕書王中聖、金門紅十字會總幹事呂忠飛、金門大學學務長董燊、地政局科長陳忠壽等人的熱烈歡迎與接待。
1990年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代表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處理偷渡客遣返的問題,由當年擔任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與大陸紅十字會秘書長韓長林代表雙方簽字。金門協議走過34個年頭,作為兩岸隔絕40年之後首個以兩岸為主體簽下的協議,具有「破冰」的歷史意義。身為破冰者的陳長文,現已高齡80歲,他逐一看著展示的老照片,回憶過往。陳長文表示,兩岸簽署「金門協議」就是追求和平、追求人道,這是人道超越政治藩籬的價值體現。
陳長文指出,兩岸紅十字會在34年前秉持人道將心比心、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毅然負起這個任務,與對岸紅十字會簽訂了這項歷史性協議。基於人道精神將雙方違反規定者以最安全、最便利方式送回原住地。他堅信人道精神可以超越政治阻隔,過去雙方多次各自表述,不管一國、兩國,一制、兩制,事實上最重要的是,雙方都需要一套優良的制度,期盼兩岸雙方能良制一國,永續和平發展。
縣府參議陳祥麟表示,兩岸對峙的緊張年代,陳長文為兩岸交流破冰,簽署歷史性的「金門協議」,很不容易,也為兩岸關係帶來一道曙光。陳祥麟表示,大陸文化及旅遊部發布大陸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的好消息,金門縣政府為因應陸客開放,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喜迎陸客上門,小三通旅遊榮景再現,指日可待。
金門紅十字會會長洪國正指出,當年在官方直接對話尚不成熟的年代,基於人道主義,由兩岸紅十字會代表兩岸政府進行會談,終於順利簽署「金門協議」,既解決了偷渡客遣返的人道主義危機,也為兩岸日後協商開啟新的篇章。金門紅十字會目前協助執行人道遣返,幫助受傷、因病台商後送台灣就醫處理等人道工作,兩岸人道事務服務層面頻繁且廣泛,能做的紅十字會絕不推辭。
金門紅十字會副會長許玉昭議員表示,紅十字會扮演兩岸協商的橋樑,兩岸金門協議,就是一個正向且值得借鏡的案例,感謝陳長文前輩為紅十字會所付出的貢獻,奠下紅十字會的基礎。許玉昭說,金門紅十字會的成員都是義工,甘願為紅十字會的服務工作,付出心力,也願意擔任兩岸協商的角色,增加兩岸之間的善意。
金門紅十字會理事王國代議員也稱讚陳長文在紅十字會秘書長任內,為兩岸交流破冰,簽署歷史性「金門協議」的貢獻,期望藉由陳長文的訪金,兩岸能夠有更好的互動往來。
2024是金廈海域多事之秋,紛爭接踵,雖經有心人士奔走協調,形勢趨於和緩;然而由於兩岸交流停滯已久,金廈兩地居民仍深感憂心。金門大學學務長董燊表示,研究兩岸發展的有識之士,多認為金門協議是九二共識的濫觴。期望藉由陳長文的訪金,是否能夠重新喚起由數十條血淋淋人命換來的金門協議人道精神,從而成為突破陰霾的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