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文化藝術講座 帶領學員直擊傳統建築修復成果

發布日期:
記者: 高凡淳/綜合報導。
點閱率:738
字型大小:
「創藝璉誼-金門文化藝術講座」第五場講座邀請到詹智匡講師,讓與會者對金門傳統建築修復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創藝璉誼-金門文化藝術講座」第五場講座邀請到詹智匡講師,讓與會者對金門傳統建築修復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藝璉誼-金門文化藝術講座」第五場在金湖塔后22號古厝開講,該建築物正是此次講師詹智匡老師修復的作品之一。此地為講座內容帶來生動展現,也為與會者提供了直接感受傳統建築修復成果的機會。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建管科商中治科長致詞表示,縣府一向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工作,並感謝基金會舉辦此次講座,讓更多民眾了解金門傳統建築的價值,進而喚起社會對文化保護的重視與意識。
在演講中,詹智匡老師以其多年來參與修復金門傳統建築的經驗,深刻剖析了傳統建築修復的複雜性與專業技術。他指出,金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尤其是其獨特的傳統建築風格,既融合了閩南建築特色,又因地理位置特殊,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這些建築物在結構、材料與美學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因此在修復過程中需要特別小心,確保原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不被破壞。詹老師強調,修復並不單單是將舊建築修好,更在於如何在保留傳統工法的基礎上,兼顧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如何處理傳統建材與現代建材的融合,是修復過程中的常見挑戰之一。
詹智匡老師的演講不僅從技術層面探討了修復工作,還深入探討了修復工作中的文化責任。他認為,修復一座傳統建築不僅僅是重建建築的外觀,更重要的是保留建築所蘊含的文化故事和歷史記憶。每一座傳統建築背後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意涵,這些歷史符號不應該在修復過程中被簡單忽略或淡化。因此,修復團隊需要對歷史資料進行詳盡的研究,確保修復結果能忠實呈現建築的歷史價值。
詹智匡老師的講座不僅豐富了他們對金門傳統建築的認識,也讓與會者對修復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對於如何在保存文化資產的同時融入現代生活方式的探討。基金會表示,透過這樣的講座,不僅能夠提升社會大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也希望能激發年輕一代對文化保護工作的熱情與投入,確保金門的傳統建築與文化資產能夠代代相傳,永續保存。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接下來還有兩場講座分別為9月28日下午14時,談宜芳博士「彩繪藝術修復分享」;10月19日下午14時,陳文識老師「胡伯玉將軍的古典詩情初探」。這些講座均於塔后22號舉辦,歡迎鄉親踴躍報名參加。聯絡電話:082-325628#88495。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