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學外籍生住宿生體驗本地中秋文化

議員許玉昭偕志工教導外籍和住宿學生手作紅龜粿及東施娘鞋。(金大提供)

議員許玉昭偕志工教導外籍和住宿學生手作紅龜粿及東施娘鞋。(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為讓外籍生和住宿生歡度中秋節,特別邀請縣議員許玉昭帶領金門縣婦女聯合會及志工媽媽們到校教導學生手作紅龜粿,並由志工董秀真解說祭拜東施娘仔的習俗文化,教導縫製鞋技藝,讓學生們在歡喜慶中秋之餘,同時了解金門的在地傳統民俗文化和技藝。
金大為讓這些離鄉背井來金門求學的同學們可以感受到在地的中秋情意,學校特別請許玉昭議員率志工媽媽到校教導同學一起手作金門紅龜粿,學生們跟著動作熟練的婆婆媽媽們,學習揉捏包餡、入模壓印、蒸籠炊煮,當熱騰騰印有龜、桃、錢等吉祥圖案的紅龜粿掀蓋之際,許多同學都興奮的拍照傳給遠方的家人,讓在台灣甚至遠在國外的親友也能感受到金門中秋紅龜粿的溫情。
許玉昭議員向金大學子介紹紅龜粿、紅圓、9豬16羊粿像,常用於節慶或拜拜、祝壽場面。「紅龜粿」的紅色象徵吉祥,龜甲象徵長壽。龜是四靈之一(龍鳳麟龜),象徵吉祥長壽,人都想要吉利求長壽,以龜的米食-紅龜粿替代,沿用至今,取龜壽綿延之意。紅粿形狀多以「圓」為主,取團圓和諧之意。
許玉昭指出,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做紅龜粿是金門傳統糕點文化,現代的年輕人甚少機會可以親身參與做粿、炊粿,感受傳統炊粿的生活經驗,透過婆婆媽媽的好手藝,讓年輕學子有機會學做傳統糕點,感受粿香的好滋味。尤其是來自國外的外籍生,從做粿過程中,體驗金門傳統糕點文化和濃厚的傳統中秋習俗。
金大學生認真跟著婆婆媽媽們學習手作金門紅龜粿,當印有龜、桃、錢等吉祥圖案的紅龜粿蒸熟時,許多同學都興奮地拍照,開心說,雖然是第一次離家的中秋節,但可以親手製作紅龜粿,又可以將熱騰騰的粿分享給同學們,融入金門大家庭與在地文化,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體驗。
拜「東施娘仔」是海島金門流傳久遠的傳統習俗,年輕學子甚少了解金門早期的地方風俗,更是少見東施娘鞋,在等待紅龜粿蒸煮的同時,老師董秀真還親自教導學生手工縫製「東施娘鞋」。董秀真分享東施娘的故事,董秀真說,東施娘,金門民間習稱「東施娘仔」或「冬絲娘」;東施娘又叫紫姑,也叫廁姑。東施娘擅長女紅,在福建泉州民間還流傳著歌謠:「東施娘,東施娘,教咱織帶,教咱繡花。教咱織帶好滾邊,教咱繡花好掙錢。」早期農耕時代,少女們以親手縫製的小鞋和祭品祭拜東施娘仔,以祈能有精巧、細緻的女紅手藝,是深具地方特色,同時富有浪漫典故的文化。董秀真細心指導學生如何以手工縫製鞋子,從選料到刺繡花紋,並現場縫製東施娘仔布鞋,學生專注看著董秀真一針一線縫製著小巧的東施娘鞋,好手藝的董秀真很快完成色彩繽紛亮眼的三寸金蓮鞋,讓學生嘖嘖稱奇,讚嘆不已。學生也跟著學習縫製東施娘鞋,董秀真耐心教導每一位學子縫鞋的程序,提醒最關鍵的是縫製尖頭繃楦的前三針,此三針關係鞋面是否平整,學生認真用一針一線慢慢學習,總算完成鞋型,不管鞋面是否平整好看,但能親手縫製完成東施娘鞋,學生開心的說,這是很珍貴又獨一無二的手工紀念品,要好好收藏。
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中秋是華人的重要民俗節慶,也是家人團圓的時刻,校方特別邀請熱心的許議員帶領志工媽媽們入校前來教導學生製作1,000多個紅龜粿,發送給境外生和住宿生,讓許多第一次離家在金門過中秋的孩子們備感貼心和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