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蹟日登場 金門古官道穿梭過去與未來

「2024全國古蹟日」昨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登場。(文化局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金門文化局長呂坤和及團隊合影。(文化局提供)
「2024全國古蹟日」昨(21)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登場,金門古官道文化資產在全國古蹟日亮相,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歡迎各地遊客巡禮金門,穿梭古官道,尋訪金奇景,感受金門古官道歷史與文化的深厚連結。
全國古蹟日於9月21日、9月22日在臺北空總(臺灣當代實驗劇場)盛大舉行,文化部串聯全台22縣市及地方文資協會共同策展,金門縣文化局於A20攤位展示金門古官道的路徑、與古官道歷史景點導覽介紹,並推出古官道主題拓印明信片,以及益智問答送古官道精美杯墊等體驗活動,透過獨特的文化體驗,帶領民眾深入探索這座歷史悠久的島嶼。
文化部長李遠於開幕致詞表示,開幕式場地、國定古蹟「空軍總司令部」,前身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政府決定將這塊處在台北市最精華地區的土地全區保留,而不是讓建商蓋豪宅,代表的是政府的覺醒,因為保留古蹟絕對比蓋豪宅重要。李遠表示,政府近年透過前瞻基礎建設,進行各縣市大規模的歷史再造現場,讓各縣市都有機會重新以文化治理角度,帶動城鄉發展。
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在921地震25周年的日子,921促使文資局近年特別著重於文化資產防災體系建立,與各縣市齊力於防災演練、建立重大天然災害緊急應變系統及程序等。期待藉由全國古蹟日呈現出各縣市對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努力,讓大家共享並傳承台灣文資保存的成果,期待大家能在自己的生活周遭,親近古蹟、了解古蹟、維護古蹟,並進一步提升全民文資保存意識。
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副局長陳榮昌帶領團隊參加活動。呂坤和指出,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末為「全國古蹟日」,邀請社會大眾共同關注、保存文化資產及其價值,並一起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今年度為響應歐洲文化遺產日的主題「路徑、網絡與連結」,金門縣文化局委託有市文創推出「穿梭古官道,尋訪金奇景」系列活動。呂坤和表示,隨著近年「步道經濟」的興起,臺灣本島已陸續推出北部淡蘭古道、中部樟之細路、南部山海圳三條步道,引起大眾興趣前往探索,亦帶動當地經濟。在全國古蹟日推出的金門「古官道」,以悠久歷史、沿途景點及景色聞名,透過此次「金門古官道」系列活動打造屬於金門的「步道經濟」。
呂坤和指出,一條古官道,見證金門百年開拓史。金門古官道的建立可以追溯至明初,從那時起,它便成為金門的交通要道。這條大路見證了金門從軍事防衛重地到經濟發展的歷史轉型。古官道聯繫著金門的行政和軍事中心——明代的金門守禦千戶所城金門城,以及東北的巡檢司城官澳。官澳是金門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也是歷史上重要的渡口,成為官方文書傳遞與官員往來的主要通道,這條路因此得名「官路」。除了官方用途,古官道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連接線,許多菜販和居民曾踏過這條「賣菜路」,沿途留下了挑夫的艱辛腳印和早期金門社會的生活縮影。隨著時間推移,古官道上的聚落繁榮起來,沿線的歷史古蹟逐漸形成了今天珍貴的文化資產。
呂坤和表示,此次活動特別選出十二個重要的歷史景點,透過導覽解說帶領民眾回顧古官道昔日的繁榮景象。「穿梭古官道,尋訪金奇景」,從金門城開始到官澳,探索金門城外明遺市街、國定古蹟文臺寶塔、國定古蹟虛江嘯臥碣群、縣定古蹟許獬墓與文章垂世校友傳家坊、縣定古蹟盧若騰故宅及墓園、縣定古蹟瓊林一門三節坊,縣定古蹟黃偉墓、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縣定古蹟觀德橋、縣定古蹟官澳龍鳳宮、縣定古蹟藏興古厝。無論是作為最古老市街、航海指引還是文人雅士的題詩勝地,抑或是沿途古墓與牌坊,還有傳統閩南式建築、精美雕刻洋樓、宗教信仰廟宇等,都讓遊客能夠感受到金門古官道歷史與文化的深厚連結。
呂坤和指出,全國古蹟日的活動不僅是對金門文化遺產的展示,更是一個讓人們重新審視古蹟未來發展的機會。透過回溯古官道的風光歲月,活動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金門豐富的歷史文化,進而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護與活化這些文化資產。呂坤和表示,除了本次全國古蹟日活動外,金門古蹟日將在9月28日(六)、9月29日(日)於賢庵、瓊林、青嶼三地推出古官道導覽體驗暨主題手作體驗,並於9月28日(六)上午10時在燕南書院舉辦開幕記者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參與,一同「穿梭古官道,尋訪金奇景」。
文化部介紹活動內容,包括展示傳統廟宇建築文化的「新北文資瞄廟妙」、高雄市進行鐵道文化復興「哈瑪星榮光再現│濱線復駛」及探索歷史海洋文化的澎湖縣「明荷交會—荷蘭大航海時代澎湖海洋文化」,更結合古蹟打卡地圖,將許多「文化路徑」打造大型「文化網絡」。主題講座方面,有建築師許伯元導覽「空總園區建築群古蹟」修復現場,以生動豐富的故事及實際體驗精湛工法及空間,讓民間參與並見證古蹟修復的歷程。活動同時策劃傳統結合創新藝文展演節目、連結多項無形文化資產,融合傳統文化及現代藝術演出,讓民眾在欣賞演出的過程中,可以感受不同文化連結激盪之美。傳統技藝工作坊則透過實際的操作及體驗,創造文資保存者與民眾的交流機會,透過討論的方式達到文化資產的傳承,進而產生更多永續的「文化連結」。
此外2024年適逢台北建城140週年、彰化建縣300年與台南400年等重大歷史時刻,全國古蹟日除了兩日的主題活動外,更進一步鼓勵全台各地文資場域開放民眾參觀。
文資局表示,全國古蹟日主場活動以「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形式,邀請22縣市政府共同策展呈現文化保存的重要成果;「文資創意市集」則邀請地方文資協會及文創品牌進駐,不僅有深度的展覽內容亦充滿輕鬆的遊憩氛圍;主題講座以「文資故事」為核心,邀請文資保存專家及地方創生工作者擔任主講人,帶領民眾揭開「周益古宅」歷史面紗,了解基隆(雞籠)的發展過程,更邀請建築師許伯元親自帶領民眾走入「空總園區建築群古蹟修復現場」,以生動豐富的故事及實際體驗建構,讓大家參與並見證古蹟修復及保存的歷程,透過多元且深入淺出的豐富內容,展現專屬台灣DNA的文化生命故事。
文資局指出,「2024全國古蹟日」除2日的主題活動,22縣市同步推出豐富多彩的周邊系列活動,有2場展覽、15堂工作坊課程、77條文資小旅行遊程、15場次講座、4場市集活動及1場攝影競賽將於全臺展開。活動資訊持續更新中,邀請全民持續關注,讓整個9月充滿文化氛圍,沉浸在文化資產的魅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