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蹟修復再利用 上林林信屏洋樓10/1辦說明會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857
字型大小:
「金門縣定古蹟上林林信屏洋樓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10月1日在烈嶼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公開說明會。(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定古蹟上林林信屏洋樓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10月1日在烈嶼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公開說明會。(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的「金門縣定古蹟上林林信屏洋樓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將於10月1日(星期二)上午10時30分,在烈嶼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公開說明會。金門縣文化局誠摯邀請關心上林林信屏洋樓保存維護,以及烈嶼地方發展的在地居民與各界人士,共同蒞臨參與。
「金門縣定古蹟上林林信屏洋樓」位於金門縣烈嶼鄉上林,為二層樓五腳基樓仔厝帶前落二櫸頭。由出身當地之林信屏於新加坡經商有成後,於民國25年(1936年)交代侄子林伯湖匯款回鄉興建洋樓,並於民國26年(1937年)完工。
民國38年(1949)國軍駐金後,曾為軍方指揮所,民國40年(1951)推行一村一校,作為上林國校使用,民國51年(1962),配合編制調整,改為「上岐國小上林分校」。直至民國53年(1964)因學生人數上升而增建校舍後,即遷出。民國54年(1965),一樓作為村公所及民防指揮中心使用,至民國70年代(1980s)搬離,林家才重獲房屋完整使用權。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建築分別遭三發砲彈集中,造成前落、櫸頭、後落洋樓屋頂損壞,民國70年代(1980s)林氏家族遷回洋樓後,進行大規模整修。民國86年(1997)颱風造成屋頂損壞,嚴重滲水,由林馬騰自行修繕,以鐵皮屋頂覆蓋原有屋頂,進行防護。
洋樓歷經軍方指揮所、學校、村公所及民防指揮中心等不同單位使用,而留存相關標示痕跡。八二三砲戰亦遭三發砲彈擊中,造成前落、櫸頭、後落洋樓屋頂損壞,改變建物外觀樣貌。近年則因風災使屋頂受損,以鐵皮屋頂覆蓋原有屋頂成為現況樣貌。
縣定古蹟上林林信屏洋樓建築特徵:建築為五腳基洋樓帶前落與二櫸頭。樓層數二層,構造採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屋面為四坡屋頂形式,七架樑。前落正立面外觀為禢受三開間,左、右間身堵、水車堵以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磁磚)裝飾,其中,直式五片彩磁所拼接而成的罌粟花圖飾,為地區少見。禢受橫眉泥塑裝飾有捲草與龍騰樣式,及精細的禽鳥泥塑插角。左、右、後側立面牆為黃色灰壁,及火焰型窗楣與禽鳥泥塑裝飾。
洋樓一樓入口有四支花崗石立柱,立面門、窗皆有書法聯對,左、右兩開間立面為花鳥泥塑紋飾,裙堵花崗石皆飾有細緻雕刻。左右櫸頭牆面為斗砌牆,水車堵以馬約利卡磚貼面,上端為紅磚疊澀裝飾。洋樓二樓立面外觀為禢受,中央為兩支圓柱,左右牆為犡殼灰洗石子飾面,屋頂山頭與屋面同寬,花瓶欄杆呈流線型,中央山頭下方以馬賽克磁磚拼貼出堂號「西河衍派」字樣,上方泥塑裝飾有雙獅、老鷹、彩球、天使等。
然而林信屏洋樓現況仍保留傳統建築形制、材料工法與精美的泥塑、彩瓷等裝飾,見證僑匯、戰地政務時期等不同階段的發展,具高度文化資產價值,因此由金門縣政府於2017年1月26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為了守護珍貴文化資產,金門縣文化局積極辦理古蹟之保存工作。
文化局誠摯邀請所有關心林信屏洋樓及地方文化發展的民眾踴躍參與。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金門縣文化局,電話:082-328638#416陳小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