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召開113學年度第一學期國民中小學校(園)長會議 陳福海:整合學校與社區共生 建構優質教學環境

縣長陳福海昨主持國中小校園長會議。(縣府提供/楊水詠攝)

縣長陳福海聽取金沙國小校園整體規劃報告。(縣府提供/楊水詠攝)
金門縣政府近日舉行113學年度第一學期國民中小學(含幼兒園)校(園)長會議,由縣長陳福海主持,包括副縣長李文良、教育處長孫麗琪、主計處長王崑龍列席,全縣國中小校園長出席與會,共同討論上次會議決議事項執行情形及多項書面提案。縣長陳福海重申扎根零歲至六歲教育絕不是口號,將整合所有資源建構優質的教學環境,以及發展重點體育運動項目,並相信一定都會看到結果。此外,縣長陳福海昨日也邀集相關單位討論金沙國小的整體規劃專案,目標是打造一個「老幼共學」的現代化校園,讓0到99歲的社區居民能在此共同學習與活動。
全縣國中小學校園長會議由副縣長李文良頒獎表揚健康促進績優得獎學校,包括金沙國中、多年國小、金鼎國小、西口國小四所學校,另金湖國中則獲科展全面推動獎。同時,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向全體校園長致意,強調縣長重視教育和支持教育的態度是一致,並且縣長至校園走動的機會變多,無非是看看各校的實際發展現況。
縣長陳福海與全縣各校校園長會談時表示,對於校園的建設發展關注很久,也時常到各所學校走動,強調建構優質的教學環境,是他從政一直想做的事,各校進度要拉快,遇到困難馬上提報;尤其以學校想做的,與家長會充分討論,願意整合所有教育資源,並承擔和投資資源,如讓中正國小更有發展性和願景。
針對重點體育運動發展項目,縣長陳福海提到,總統到金門也談到體育重點項目,打羽球是一種運動風氣,才會有今日李洋在奧運勇奪金牌,如果我們有一個扎根體育運動的友善環境,並與軍方合作培育體育運動國手,甚至在學校有一個標準球場,以及有更好的移地訓練環境,相信一定會看到體育運動發展的成果。
對學校的校園環境,縣長陳福海表示都會盤整,並滾動式修正,養工所幫幾所學校運動場館粉刷,未來會做更好組合工作,讓學校是否可結合林務所、養工所幫助學校,建立可長可久制度,一起建構優質的學習環境天地。
至於扎根零歲至六歲教育,縣長陳福海重申絕不是口號,希望取經於世界各國最好的幼兒教育模式,由教育處帶著園長和教保員觀摩,未來如何扎根和落實零歲至六歲教育的施政願景。
縣長陳福海也請教育處整合重點運動和學校要推動的項目,並聽聽大家的意見;其次,學校的硬體建設能量,希望校長能夠承擔,並多一些溝通及整合討論,經過盤整看過後,校園長與老師想要什麼建設,聽聽大家的意見,在預算上盡量支持,並且是迫切想做的事,把錢花在教育建設施政工作。
金沙國小校園整體規劃朝現代化發展
在召開全縣校園長會議後,縣府也陸續安排各校的校園整體規劃報告,其中金沙國小初步規劃即將完成,昨日在縣長室進行相關簡報。教育處表示,金沙國小擁有55年歷史,其幼兒園因建築老舊且教室配置不足,確有重建的必要。未來,金沙國小的重建目標不僅是提供現代化的教學空間,還希望打造一個「老幼共學」的校園,成為0到99歲社區居民共同學習與活動的場域。同時,結合正在規劃中的金沙地下停車場和金東全民運動館,將為社區提供共融共享的發展機會。
縣長陳福海於會中表示,希望校方在未來的規劃上,能擴大思考規模,在縣府和鎮公所的協助下,將學校周邊的文教用地納入整體規劃,為校園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他指出,未來隨著都市計畫的推進,學校的空間設計可以有更大的彈性和發揮空間。陳縣長進一步建議,校方在規劃校園時,應將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和社區生活習慣融入其中,讓校園與社區形成和諧共融的關係,並且讓學校的公共設施成為社區資源的一部分,實現資源共享的最大效益。
縣長陳福海強調,教育是培育未來人才的根本,讓每位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有所成長,還能在品德、體育、藝術等多元領域中獲得均衡發展。希望透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確保較小的學校也能享有與市區學校同等的資源,包括師資、教材以及硬體設施的提升。此外,縣府將積極推動數位教育,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培養數位素養,應對未來社會的變遷。
此外,縣長陳福海特別強調對於師資培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優秀的教師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縣府將加大投入教師專業成長計畫,鼓勵教師持續學習與成長。他強調,未來將透過國際教育交流,為教師創造更多學習與觀摩國際優質教學模式的機會,進一步提升金門的整體教學質量。陳縣長相信,透過完善的師資培育與支持,學生才能在最優質的環境下成長,真正實現全人教育的目標。
副縣長李文良也在會中指出,教育一直是社會穩定和進步重要力量,每一個人都非常願意支持教育,縣長更以實際行動支持教育,有的學校針對校園發展積極提案,只要學校校長願意去推動校務和有利學生的事,縣長都很願意支持學校,希望各校提出具體可行計畫和做好準備舉措事宜。
此外,李文良表示每位校園長對於校務和教學推動都很認真,各校互相關注彼此的校務發展進步狀況,各校家長也會注意各校的發展狀況,校長對於家長的回饋也能重視和回應,以增進家長與教師的互動關係良好,共同增進校務與教學環境的提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