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創作展《彼鄉之誌》開幕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621
字型大小: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藝術駐地創作展《彼鄉之誌》,昨日於金沙大地吳心泉古厝舉辦開幕茶會後揭展。(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藝術駐地創作展《彼鄉之誌》,昨日於金沙大地吳心泉古厝舉辦開幕茶會後揭展。(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藝術駐地創作展《彼鄉之誌》,昨日於金沙大地吳心泉古厝舉辦開幕茶會後揭展。(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藝術駐地創作展《彼鄉之誌》,昨日於金沙大地吳心泉古厝舉辦開幕茶會後揭展。(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藝術駐地創作展《彼鄉之誌》,昨日下午於金沙鎮大地村吳心泉古厝舉辦開幕茶會後揭展。文化局副局長陳榮昌、科長周祥敏,也都到場參與觀展。
駐縣藝術家張思敏自7月開始駐縣,近四個月的生活體驗,成果展於10月5日至10月20日,每日下午1時至下午6時於金沙大地吳心泉古厝開放,文化局副局長陳榮昌歡迎鄉親把握14天的成果展期,踴躍到場參觀欣賞展出作品。
張思敏對於首次踏上金門這片土地,表示對她來說此次駐地是一個有趣的體驗,作為落地於馬來西亞僑民的後代,認識金門落番南洋的僑民文化,從建築上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築形式和花磚,讓她想像自己祖先落地南洋是否也有類似的感慨。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祖先後來也沒有回去他們的祖籍地了。
張思敏表示,金門是個兼具僑民文化、戰地文化以及閩南文化的聚集地,裡面的很多故事和文化很值得被保存和傳播下來,有機會她也會將金門島嶼的故事帶回馬來西亞。
駐縣期間於金門各地踩點蒐集金門在地創作養分,認識金門的不同面向,將其轉換為創作的養分,張思敏成果展創作的過程,深受金門在地文化元素靈感啟發,具有驅邪避凶保佑嬰孩平安長大的「金門花帔」、落番歸來的僑商期望「落葉歸根」所建築的「洋樓」深受啟發。張思敏透過金門在地植物如木麻黃、高粱等植物,將金門僑鄉文化、傳統習俗與在地自然元素進行連結。
此次駐地,張思敏將為金門縣文化局提供一幅「浯房之吳心泉1」,58×41cm梭織作品。棉線、五色繩和木條,此件作品她以自己4個月駐地居住的吳心泉古厝建築物做為作品的靈感,利用了「番仔樓」內具有移民特色的花瓶欄杆、水形馬背等閩南建築特色元素,透過經緯相交的手工梭織工藝,將她對於金門的記憶與金門僑民移居的文化印象,交織於畫面之中。
張思敏為了推展生活美學與地方共創,也連結金沙鎮陽翟的社區資源,以及各自在藝術領域方面的專長於浯作工作室所舉辦「麥飛飛-小麥編織工作坊」,帶領對纖維編織有興趣的居民們親子創作,並與藝術家駐地創作展一同展出,一窺學員們透過金門在地植物—小麥結合編織工藝,賦予不同的編織材料美學與創意的成果。
張思敏藝術家個人簡介:目前居住創作於馬來西亞和台灣,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作品大多以空間裝置、雕塑、纖維等來呈現。創作多經過個人感性經驗於異國旅居下之社會觀察,將其圖像化轉換在織品與空間裝置上,藉由纖維材質本身的語彙去呈現生活中經常被忽略之感性片段,將記憶、儀式和轉化後的想法組織在一起,將其作為探索人、自然與歷史之間的關係。
歷年參與多次國際藝術家駐村於英國Gaswork Foundation、吉隆坡Rimbun Dahan以及台灣群島駐村藝術村。作品曾獲BakatMudasezaman YoungContemporaries入圍(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2019)、10th Nando's Art Initiative第三名(馬來西亞)、微型紡織雙年展「Scythia」(烏克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