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五大高發詐騙陷阱、防詐五不原則 幫助您守護財產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點閱率:675
詐騙手法與流程解析。(取自刑事警察局網站)

詐騙手法與流程解析。(取自刑事警察局網站)

許多網路粉絲專頁常為鞏固粉絲,會選定特定節日或粉絲達多少人、經營多少天等理由,辦理抽獎或是QA回覆活動,其中民眾會為了「抽獎小確幸」點選特定連結或分享貼文,沒想到竟成了詐騙的被害人。縣警局刑事警察大隊指出,根據警政署打詐儀表板公布詐騙手法前5名,過去較鮮為人知的中獎通知於113年9月竄升為第5名,詐騙案件發生的平台往往民眾孰悉的Facebook、Instagram,民眾不可不慎。
縣警局刑事警察大隊以刑事警察局提供的案例說明,中部地區一名年約20多歲林姓女子,平時都會在辦公之餘瀏覽Instagram參加貼文抽獎活動,近期在10月初又看到抽獎廣告可以抽唱片機,林女就不疑有他點擊廣告,便直接與A網友私訊有意願參與抽獎,過了3天A網友主動私訊林女,表示林女幸運中獎,要透過對方的網址選取禮品,捐款給愛心機構更有機會得到額外的抽獎機會。選完並完成捐款後,A網友另外給林女抽獎碼,該網頁顯示又額外抽到新臺幣16萬8,888元,林女以為自己真的如此幸運,又透過網站指示加入客服的Line,客服隨即要林女提供銀行帳戶,過了一會又稱無法撥款需要聯繫專員,更主動提供「黃專員」的Line,表示專員可直接協助。
黃專員表示為求慎重,使用視訊通話並共享手機畫面,表示林女的帳戶「沒有開啟第三方支付功能」,所以要以匯款的方式開通才可以領到獎金。林女心急想趕快拿到獎金及獎品,故聽從對方指示以網路銀行匯款,前後匯款6次,共計約25萬。後續林女又至Instagram私訊A網友,A網友還熱心回應此舉係財務審核流程不會有任何問題,再頻頻追問獎金發款及獎品寄送進度,黃專員竟不再回應訊息,林女才驚覺遭到詐騙。
縣警局刑警大隊指出,打開新聞頻道、瀏覽網路新聞,幾乎每日都有報導詐騙案例,而許多人卻十分有自信,認為自己絕不可能被騙,但根據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統計資料,被害人的學歷、工作經歷並非絕對,刑事警察局提供近期常見的詐騙案例及手法,讓各行各業的讀者朋友們,檢視自己或是周遭親朋好友是否也身陷詐騙招數之中?透過認識詐騙手法,提升防詐知能,避免你我成為潛在的詐騙受害高風險群族,遠離詐騙、守護荷包。
五大高發詐騙案例及手法:分別為:一、假投資詐騙。二、假網拍詐騙。三、解除分期付款(騙賣家)。四、假交友結合投資詐騙。五、騙取金融帳戶(卡片)。
在面對詐騙手法、話術變不停,刑事局呼籲大家謹記「防詐5不」,保持警覺,切勿上當:一、不接:不接不明跨境來電,務必確認對方身分。二、不聽:不聽網友教投資及指示匯款。三、不看:不看不明網路連結。四、不傳:不傳個資卡號、存摺、密碼。五、不信:不信聲稱檢警監管帳戶、繳交保證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