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傳統孤歌仔活動 推動金門傳統歌謠與閩南語學習
113年金門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后湖社區發展協會申請「傳統孤歌仔」活動,經金門縣文化局核准後開展,從七月初至十一月底順利完成該活動。后湖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歌謠班來傳唱孤歌保留地方母語,呈現傳統金門的日常文化,並將在地別具特色的閩南文化加以發揚與傳承。
近三年來,前兩任后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金滄推展「唸傳統歌謠」,許丕龍先辦海醮后湖村「山海的唸謠」,再打造村內的「七牆八謠」,走讀介紹,現場帶動唸謠,均有不錯的成績。新任理事長許寬則推動計畫案「傳統孤歌仔」班,再為社區唸謠增能量,形塑后湖特色。
此次計畫由后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召集居民討論,除成立后湖歌謠隊,並聘請許生土老師來主持收集相關資料,加以排版印刷成冊,同時教唱金門的傳統孤歌謠。此外,教唱過程的上課紀錄也將在事後剪輯成微電影放在網路平台上,宣傳后湖歌謠隊的成果。
本於「生於斯,長於斯,愛鄉土,願付出」的理念,此次活動由許丕肯先生協助計畫訂定,許生土老師編輯資料並擔任教學,志工數人作庶務支援,組成工作團隊,重實踐,不空談,開設「傳統孤歌仔」班,安排晚上時段,在社區活動中心完成六次教學。
后湖社區發展協會說明,二十多人的唸謠班,教材有〈火金星〉、〈挨矣挨〉、〈掩咯雞〉、〈赤查某〉〈俺姑真直想〉、〈一隻狗仔膨獅〉等,共三十首,每節90分鐘五首為學習量,教材由簡而難,寓教以樂,氣氛融洽。教學中,認知者有不同層次,熟稔者興致勃勃,力求表現;半生不熟者,隨機做補強;全然生疏時,逐字逐句教起。
負責教唱的許生土老師擁有多年教學經驗,重視內容的詮釋,引用不同的唸法,變化自如,時快時慢,揚聲起勢,韻起韻落,優美的旋律,學習能欣賞。範唸、跟唸、齊唸、輪唸,拿捏得宜,搭配肢體動作,順勢作提示,活潑的教習,師生打成一片,鄉音喚記憶,穿插說往事,繼而達成教學目標。
至於《本地話后湖謠》一書學員在握,內容有四句仔篇32首,可當作自我學習;鄉土謠篇44首,從中感受家鄉人事景物;孤歌仔篇34首,是傳統歌唸謠,為該活動教學的內容。許生土老師解釋,該書結構有意設計三種層次,前為基礎自學、中可感受后湖的依山依海生活、後續傳統歌謠的學習,依脈絡導引到獨立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傳統孤歌仔」活動,社區居民老中少匯集一堂,追求自我成長。學員年齡最高者許丕通九十多歲,學習不落人後,令人欽佩!還有不少跟隨家長的小孩能順口唸出,努力發揮潛力。此外,上課過程委由謝東亮先生專業攝錄成音,剪接成微電影,記錄大家共同的努力,也呈現學員們的能力。
「樂分享原腔,為歌謠整理,實教以擴散,代傳代延續。唸謠在今昔,聲韻可增趣,共鳴真給力,到學習園地。」許生土老師表示,唸歌謠自娛娛人,提升了生活品質,創造活力讀后湖,俚語說「本地話,本地講」,全程閩南語對話,讓人感受到語言的優雅和音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