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邀集中央地方相關單位前往嚨口二營區進行現地會勘 陳福海:爭取中央補助 申請文化景觀與價值認定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峻魁/金寧報導。
點閱率:711
縣長陳福海(前排右)昨會同議員董森堡(中)等多個單位,共同會勘嚨口營區。(許峻魁攝)

縣長陳福海(前排右)昨會同議員董森堡(中)等多個單位,共同會勘嚨口營區。(許峻魁攝)

實地走入坑道,了解現況。(薛子軒攝)

實地走入坑道,了解現況。(薛子軒攝)

甫剛落幕的縣議會定期會中,議員董森堡建議站在文化資產保存、歷史層面、軍事層面、後續可利用價值層面等,將古寧頭戰役第一個戰場營區碉堡納入文化史蹟。縣長陳福海昨日邀集中央地方相關單位前往嚨口二營區進行現地會勘,並實際走訪營區內的地下坑道,初步擬定統合嚨口至古寧頭戰場海岸沿線,導入海岸保護、景觀保存、史蹟保留的概念,爭取中央預算補助,申請文化景觀與價值認定。會中,陳福海也責成地政局在一週內整理出該區域的私人土地,以便後續協商;另指示文化局對接金管處,進行初步的文資調查與整理,儘速將相關文史資料梳理完成。
日前於定期會總質詢中,董森堡就提出,金門古寧頭戰役大捷第一個戰場在「東一點紅到嚨口海岸」,該沿岸一線有許多軍事遺跡,當年孫立人將軍派遣200師的601、602團駐守,這批接受過德式與美式教育的部隊在該海岸給予共軍迎頭痛擊,才有後來的古寧頭大捷。董森堡並提到,該處的地下非常特殊,那些陣地的部署是為了痛擊來犯的共軍而設計。但嚨口海岸營區被排除在文資審查之外,因此在質詢時就希望文化局要能慎重思考,強調該處有其特殊性與價值性的存在,金門很多文資價值不是表面上的價值,因為它有很多的地下工事,相當難得。該議題也獲得縣長陳福海的認同,並在當下就表達由他親自前往會勘了解。
縣府昨日安排於上午九點半進行嚨口堡會勘,由縣長陳福海率領文化局、地政局、財政處等相關單位人員,會同議員董森堡、金寧鄉長楊忠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黃子娟及業管人員、與國防部軍備局、金門大學戰閩中心前往嚨口堡現地會勘,討論後續撥用與保存的程序與責任。
陳福海表示,在實地走訪嚨口堡與坑道,身歷其境的過程中,他感同身受,因此首先要求地政局,先把坑道上方區域的土地產權理清,一週內盡快來與地主溝通,不論是承租或是土地交換的方式,務必要先行跟地主確認,避免地主因另有他用而讓縣府錯失先機。另防止碉堡坑道持續因自然侵蝕而不斷損毀,他也協請金寧鄉長楊忠俊協助縣府盤整,並針對坑道上方的通風口進行統計後,立即對其採取簡易的防水措施,避免降雨挾帶泥沙持續流進坑道,造成泥土堆積使得坑道現狀繼續惡化,縣府也會編列清理的預算,全力支持。同時也要求軍備局針對嚨口一營區的報拆案,要求軍備局立即停案,改以保存史蹟為首要目標。
陳福海說,坑道上方的規劃將會審慎思考如何建構,但土地取得才是首要優先,因此針對地主不論是採取承租或是土地交換,給予誘因很重要,另對於董森堡提議的「容積獎勵移轉他處使用」也是一種可行方式。
陳福海感謝國家公園對史蹟的保存,也感謝議員董森堡讓他跟縣府團隊看到該區域的價值。他指出,古寧頭戰役猶如千年前的赤壁之戰,這是奠定兩岸態勢的戰役,因此從嚨口到古寧頭之間的戰地史跡,相信對於陸客也是會有吸引力,他們會想了解金門彈丸之地為何共軍當年會以失敗收場。這一片戰場發生地,他認為早期一定有許多值得訴說的故事,更可以透過規劃來告訴世人戰爭無情。
董森堡認為,站在戰略角度與史蹟經營面向,嚨口至古寧頭一帶可考慮文化景觀的申請,藉由保持古戰場的概念,統合海岸保護防止海岸侵蝕,同時透過結合當地的蚵田環境、軌條砦、一線碉堡群、戰車壕活化成為金門戰史與文化觀光帶,向上可以爭取文化部預算補助,減輕縣府的財政壓力,向下可以釋出或是導入業者經營,或是開拓全新的導覽或是觀光路線,活化並發揮戰地史蹟的價值。
金門縣金寧鄉嚨口村的「嚨口堡」,早年編號為M103據點,是1949年古寧頭戰役激戰最烈的第一線碉堡群。該碉堡串連后沙的鎮中堡、東一點紅據點、安岐海岸到古寧頭,在古寧頭大戰中發揮關鍵的防衛功能,阻擋了共軍登陸作戰佔領金門的野心。嚨口堡表面看不出特殊之處,因其作為第一線防禦工事,據點全面地下化、外側設有戰車壕禦敵,陣地部署專為登陸作戰設計。
該區域在民國三十八年,有「東方隆美爾」之稱的孫立人將軍,其麾下戰力最為強健的陸軍201師六○一團、六○二團在高雄集訓,因戰情緊急調派駐防金門,當時駐紮的據點就是在嚨口堡、東一點紅一帶,該師兵員勇猛頑強、戰技嫻熟,因此在戰爭爆發時發揮戰力、痛擊敵軍,登陸金門的共軍在上岸後受到戰車部隊和一線駐軍的夾擊因而四散流竄,最後為古寧頭戰爭奠定勝利的基礎。
嚨口堡位居前線拒敵、戰功彪炳,除了堡體全面地下化之外,碉堡牆面更是金門的活歷史,由構工階段可以看出蚵石、漿砌塊石、空心磚、混凝土、板模澆灌等各個不同工期的手法,碉堡牆面就是一部金門戰地的活歷史。
在古寧大戰之後,嚨口堡又經金門防衛司令官馬安瀾的指導,在民國五十八年整建。該堡的設計以原有設施為基礎,通過坑道連通四周,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達到相互支援、制敵目的。馬安瀾當時親自監督工事進度,並親赴現場督導,駐軍奮力趕工,經過四個月的努力完成防禦工事,該堡東望蘭厝灣,西鎮古寧頭,堅固程度堪為金門防禦重要屏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