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學火炬 《金門文藝》復刊10周年慶

《金門文藝》在台北舉辦10周年慶,包括發行人李台山及社長牧羊女以及台大名譽教授楊永斌、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北農董事長楊鎮浯等貴賓與台金兩地藝文人士共聚一堂並合照。(金門文藝提供/李卓恩拍攝)
2014年復刊的《金門文藝》於本月28日在台北舉辦10周年慶,晚會主持人由時報副刊總編輯盧美杏擔任,出席貴賓包括台大名譽教授、國際院士楊永斌、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北農董事長楊鎮浯、金曲獎歌手流氓阿德、前教育處長羅德水、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奮鬥、企業家洪啟瑞,及作家楊渡、郝譽翔、林黛嫚、吳鈞堯、周玉卿,詩人古月、許水富,畫家蘇益家、陳雙梅、張國治、顏國榮、編劇葉鳳英等台金兩地藝文人士共襄盛舉。
為提升金門寫作風氣及擁有發表平台,1973年縣籍作家陳長慶創辦了《金門文藝》,因經費有限,僅為期兩年發行6期便宣告停刊。1978年在旅台青年作家合力接手下,《金門文藝》再次復刊,出版幾期又因經費拮据面臨停刊,直至2004年由金門縣文化局接辦並改為雙月刊,才得以發行七年之久。2011年預算遭議會刪除,迫使這份文學刊物再次劃下句點。
2014年秋天,旅台企業家李台山出資一百萬,並號召一群縣籍藝文人士投入編務工作,再度讓《金門文藝》復刊。2016年起社長牧羊女負起募款重責,並獲金門縣文化局以廣告交換方式每期定額補助,加上許多有心人士陸續捐款,集結眾人之力,才讓這本命運多舛的《金門文藝》延續至今。
回顧《金門文藝》這段篳路藍縷之路,發行人李台山及社長牧羊女一致表示,「接手這本刊物具有時代意義及責任,個人做到的僅是拋磚引玉,《金門文藝》不僅是一本代表金門的文學刊物,也提供縣籍藝術家發表作品的平台。除了發行刊物,我們多次返鄉辦活動推廣文學,無非是希望培植更多青年寫作人才。復刊10年來,要非常感謝金門縣文化局的鼎力支持及許多捐款挹注者,也要感謝總編輯張姿慧、視覺主編翁翁,校對陳妙玲、蔡能寶、盧翠芳等編輯群的付出。」
楊永斌則表示,因為姊姊牧羊女的關係,讓忙於科學研究教學的他接觸到《金門文藝》。他認為《金門文藝》就像一把火炬,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其背後的精神令人動容。
10周年會場上,同樣也得到許多人士支持贊助,包括今年榮獲浯島文學散文優等獎的王錦芬,便將5萬元獎金全數捐出。台大名譽教授、國際院士楊永斌、發行人李台山、詩畫家王婷分別捐贈2萬元,小說家陳長慶、海華堂負責人王水衷、企業家洪玉芬、畫家蘇益家(蘇丹)、陳雙梅,知名編劇葉鳳英分別捐贈1萬元、詩人翁翁則贊助設計精美的馬克杯。
《金門文藝》採半年刊發行,每期策劃深度專輯,設有影評、書評專欄,並刊載新詩、散文、小說創作及人物,藝術報導等。從地方轉型為全國刊物,不僅上架銷售,發行電子書,也收到不少來自海內外的稿件。從軍管時期走來,歷經數十寒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的《金門文藝》,不僅讓大家看見它強韌的生命力,也見證了一段動人的文學火炬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