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研商防治腸病毒疫情策略 陳福海:掌握縣政資源 為學童建構更友善健康環境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591
縣長陳福海昨主持腸病毒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聯繫會議。(楊水詠攝)

縣長陳福海昨主持腸病毒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聯繫會議。(楊水詠攝)

金門縣政府昨日召開一項腸病毒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聯繫會議,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邀集教育處、衛生局、金門醫院和各學校護理師與會,共同研商防治腸病毒疫情策略,以及其疫情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相關事宜。同時,縣長陳福海除強調扎根零至六歲教育,亦將建構一個友善的健康環境,未來也會著重增加兒童醫療的政策。
縣府腸病毒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聯繫會議於昨天下午三時三十分起,假縣府第一會議室舉行,縣長陳福海表示腸病毒疫情在各學校發生,不管是衛生局、教育處、金門醫院共同面對,如何整合資源,並在每一個環節相扣,且掌握縣政資源,並願意透過與中央好的關係,讓每年都發生的腸病毒能夠有效防治,確保學童的健康。
縣長陳福海說,腸病毒為什麼會發生?一旦發生後,我們有通報系統,金門醫院也有一些醫療作為。同時,他表示在會議中想了解各校腸病毒發生比例,也希望聽聽衛生局、教育處、金醫和各校護理師的意見,集思廣益,型塑成一個政策,減少腸病毒對孩子健康、受托和受教權的影響。至於金醫有何資源可以整合,能更有效防治腸病毒疫情。
縣長陳福海表示,從政和關心金門發展三十幾年,希望透過政府資源的整合,對於每一件事都有好的對策及好的結果。同時,縣長陳福海說在最後的兩年任期內,他將扎根零至六歲教育,對於零至二歲及幼幼班也想更深入的了解,建構一個更友善的環境。
對於腸病毒疫情,縣長陳福海強調我們面對,是否找到更好方式,減少孩子感染腸病毒,避免停課後對父母造成的影響。而且,縣長陳福海對於金門醫院小兒科在腸病毒治療能量,他都想了解,並認為在腸病毒疫情高峰期,榮總應增加支援小兒科醫師,讓腸病毒可以得到專業的治療和照護服務。
教育處說明腸病毒疫情監控指出,每年從三月下旬開始上升,到六月中達到高峰,之後逐漸緩慢降低,但在九月開學又會出現一波流行;目前,腸病毒疫情呈下降趨勢,但仍屬於流行期,就診人次以零至四歲幼兒為主,惟五至九歲及十至十四歲佔比增加,推測可能原因為腸病毒型別眾多,加上新冠疫情持續多年所致的「免疫負債」有關,金門縣疫情與全國一樣。
衛生局報告腸病毒疫情預估指出,依據疾管署表示腸病毒反常在冬季流行且持續至今,推測可能因腸病毒型別眾多,加上新冠疫情期間感染腸病較少,累積一些較易感染的族群導致;再者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同時說明,可能是因為「免疫竊盜」,即使以前得過腸病毒有免疫記憶,可是因為新冠病毒使得免疫記憶變差,或者甚至不見,等於要重新再感染一遍;本縣疫情與全國一致,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疫情目前正處於趨緩,但仍處於流行期,預計疫情直至一月中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
至於腸病毒防治作為,衛生局表示於流行期前三月五日至三月十九日執行本縣教托育機構腸病毒防治洗手設備及衛生教育成效輔導查核,共計查核園小(含附幼)、幼兒園四十五所、托嬰中心三所、公共托育家園三所,全數合格。另於六月二十日、八月七日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管制中心金門辦事處進行抽查工作。針對學校及機構通報輕症個案,以發送簡訊方式傳送相關衛教訊息包含重症徵兆、環境清消、避入公共場所等相關資訊連結,請家長及主要照顧者注意防範。
另,衛生局也及時掌握各學校及機構通報腸病毒人數,並針對確診人數持續增加者,適時介入建議再次與家長研議相關防疫措施,並且適時函文各機構及學校腸病毒相關疫情及防治作為,且擬有致家長的一封信由單位轉各家長落實各項防疫及了解疾病之認知。
縣長陳福海在聽取教育處、衛生局有關腸病毒疫情的報告後,他表示對於腸病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強調對於學幼童的照顧,就像照顧自己的孫子一樣,而且從政初衷是「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施政理念,且認真看待老幼的政策。同時,縣長陳福海對於金醫在腸病毒治療及未有重症的情況了解後,他說希望讓孩子在學校有更好環境,教育處跟各校園和護理師多宣導,並給家長更多有關腸病毒相關的防治訊息。
教育處長孫麗琪表示,學校對於腸病毒落實宣導和通報,幼兒園經討論七天有兩人感染就採取停課措施,國中小則以不停課為主,以免影響學生受教權利。同時,她不諱言指出於十一月腸病毒疫情高峰期,引起家長的焦慮,停課是不得不為的防疫一件事情,縣長希望有足夠資源可協助家長,並讓孩子得到妥善照顧,因此統合各單位資源及釐出清晰輪廓,使孩子可以在感染後得到妥善的照顧與恢復健康。
教育處長孫麗琪也指出,今年在腸病毒疫情高峰期,很少有腸病毒的國中也出現病例,國小傳染病例也明顯增加,是今年特殊的腸病毒疫情狀況,疫情與全國一致。同時,她強調學校端落實洗手宣導,並且認真做好腸病毒防治工作,可減少整個醫療支出,感謝學校護理人員和老師的辛苦。縣長今天召開「腸病毒通報轉介與後續治療照護聯繫會議」,對於整個衛生醫療體系可以更清楚。
衛生局長蔡建鑫表示,教育、衛生單位對於腸病毒疫情纏鬥多年,並都有掌握腸病毒疫情資訊,並與廈門有聯繫監測及防治小三通疫情,以及會將資源投注在防治腸病毒最嚴重的區塊政策。同時,他指出腸病毒未有疫苗,最重要的是預防,愛孩子最好不要一起感冒,最好能戴口罩和落實洗手,另母乳有抗體是小孩子有效的藥物。
針對學校防治腸病毒,與會校園護理師認為應加強宣導「生病不上學」之防疫觀念,以免疫情在學校擴散,並能建置「單一通報窗口」以利疫情的通報,維護學生免於感染及健康。縣長陳福海則請教育處。衛生局研究成立疫情「單一通報窗口」的機制和做法,讓整個腸病毒疫情通報更便利和有效率。
對於「生病不上學」自主管理不停課,孫麗琪也說明要回歸到學校與家長做充分溝通後才做一個決定,其實國小以上是重症才要停課。同時,縣長陳福海對於自主管理,他請教育處建立一個機制,以及學校對於防治腸病毒措施預算可能少一點,也請教育處研議。
最後,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在一○一年後未再有腸病毒重症病例,感謝教育處、衛生局、金門醫院和各學校護理師對於防治腸病毒的付出和肯定,他表示每年都有腸病毒疫情,學校園長和護理師也都很關注腸病毒疫情,除減少腸病毒的傳染發生,並建立良好衛生習慣,以及能與家長一起幫幼童建構更好的環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