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蛇麼都金彩」—金門日報春節專欄》金門獨家典藏!探索《金門日報》60年代熱血歷史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綜合報導。
點閱率:614
字型大小:
民國66年大年初九,金門民眾登太武山拜天公祈福。(本報資料照片)

民國66年大年初九,金門民眾登太武山拜天公祈福。(本報資料照片)

掛尾甘蔗是地區習俗,相傳在過年期間幾乎居家必備,民眾在市場內挑選甘蔗。(本報資料照片)

掛尾甘蔗是地區習俗,相傳在過年期間幾乎居家必備,民眾在市場內挑選甘蔗。(本報資料照片)

回顧舊時春節風貌,品味民國50至70年代的濃濃年味
隨著春節將至,許多人不禁感嘆,如今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不論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還是現代科技對生活方式的影響,對比過往,春節的氛圍確實已發生了許多變化。為此,本報特別翻閱珍藏已久的舊報紙,帶領讀者重溫民國50、60、70年代的春節情景,探索過去的年味特色,看看昔日的人們如何迎接新春佳節。
金門年初九的祈福習俗:太武山的盛大朝聖
回顧民國60年代,民國66年2月27日(正月初十)的《金門日報》,當時第二版刊登兩張照片,為前一天初九「天公生」,各地善男信女擁登太武山,到海印寺拜拜祈福,照片裡人手一束香,虔誠上香祭拜,另一張照片更可依稀看到將近50年前的海印寺,規模似乎比現在的海印寺較小一些,但不變的是大年初九登山祈福的信徒們,在海印寺前人山人海的景況,由此可見金門年初九登太武山的習俗已經流傳許久。
太武山朝聖的熱鬧場面:信徒人潮與交通安排
當年報導指出,初九當天上午7點多,大批善男信女就湧向太武山下,進香海印寺,拈香、膜拜、添油、抽籤等,沿途遊客絡繹不絕,使得海印寺香火特別鼎盛,終日繚繞不停,直到當日下午5點之後才逐漸減少。甚至憲警和駐軍單位,也分別派員維持交通秩序與居民安全,公車處為了疏運各地遊客,除了在太武公園設置臨時招呼站外,也從金城和新市兩地隨時加開班車,以加強服務遊客往返。
金門春節年貨:掛尾甘蔗的吉祥象徵
另外,民國68年1月28日(正月初一)的《金門日報》,當時第二版也刊登一篇圖文為「掛尾甘蔗討吉利」,照片為好幾位民眾在市場中挑選甘蔗,且滿地都是已經削掉尾端的甘蔗。文中指出,在當年的市場中,以掛尾甘蔗、年糕和春聯是最具過年特色的應景貨色,尤其以掛尾甘蔗更是地區民間迎接新年的特有年貨。
掛尾甘蔗的傳說與祝福:象徵吉祥與升高運勢
掛尾甘蔗是地區習俗相傳,在過年期間幾乎居家必備,各家戶購買兩枝成雙,於除夕時放置大門或廳門之後,迎接大年初一、討個吉利。據傳言,左右門後方各放置掛尾甘蔗一枝,除含有守歲之意,亦象徵吉祥,為全家於來年帶來好運。
 另一個傳說是,由於甘蔗是一節連一節升高長大,而掛尾甘蔗則表示還會生長高大,因此,門後放置一對掛尾甘蔗,象徵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內,將順利地有如甘蔗節節升高、萬事如意。
總而言之,當年民間於迎接新年期間,放置門後的掛尾甘蔗,不但代表「好事成雙」,也象徵著全家將在新春大吉之際,討個吉利,來年充滿吉祥,大小帶來好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