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和平論壇 胡為真蒞金娓娓道來過往史事

金門大學和平論壇邀請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博士演講。(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和平研究中心及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日前舉辦一場和平論壇,邀請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博士演講,胡為真以「國運的轉危為安」為題,從軍事與外交層面來看1949年政府遷臺後的危機與轉機。
金大指出,胡為真博士曾擔任我國駐華府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國會組組長、駐美國芝加哥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駐南非約翰尼斯堡總領事館總領事,以及禮賓司司長、國家安全局副局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後擔任中華民國駐德國特命全權代表、駐新加坡特命全權代表,以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對國家外交、國安貢獻甚大。
金大表示,胡為真博士是已故胡宗南一級上將之子。胡上將是所謂的「黃埔一期」,亦為蔣中正先生自北伐、剿匪、抗日以來的左右手,是當時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將領。而胡上將於民國44年赴澎湖擔任澎湖防衛司令官,於民國47年金門「八二三戰役」時到達金門,竭力監督指揮部隊以運輸後勤等支援作戰,襄助國軍獲得勝利。
金大表示,此次演講,胡為真博士根據第一手史料與自行繪圖,說明中國二戰結束與國共鬥爭階段,更談論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歷經古寧頭戰役、大陳島戰役、一江山戰役等,國家所面臨到的戰爭危機,以及外交上的困難,最終得以獲取穩定與和平。胡為真表示,1945年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後,便面臨極大的變局。首先,美英蘇在戰爭即將結束前簽訂了背叛盟國中國的雅爾達密約,要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攻擊日軍;蘇軍戰勝日軍後卻將日軍武器交給中共。中共在抗戰期間以加入抗戰為名,極力在敵後擴大實力;戰後國民政府要恢復日軍占領區的統治,國共衝突不斷。國共內戰爆發後,美國馬歇爾調停失敗,回美國後擔任國務卿,反而有意延緩已經承諾的對國民政府的軍經援助。而國共內戰期間,國軍在東北、華中和華北作戰失敗、財政改革也失敗,通貨膨脹嚴重,社會不安。最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往台灣。
胡為真說明,最危險的其實是在1950年,當時在政治上是無政府狀態,軍事上急需整編,經濟上則是百廢待舉。外交上,中華民國在聯合國雖然仍然代表中國,但在國際上十分孤立。甚至蔣中正先生也做好準備在台灣殉國。但危機中出現轉機,一方面,國民政府代表中國與日本訂立《中日和約》,與美國訂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另一方面,國軍整編並對大陸進行突擊。政府退出大陸前後將各地反共游擊隊成立了九個「反共救國軍」,其中福建反共救國軍便是以金門為基地。而江浙反共救國軍的奮不顧身,令人動容。當時江浙反共救國軍1,034人,配備僅有戰防炮、機槍、卡賓槍等輕武器,但工事建的複雜優良,他們全部是胡宗南將軍在大陳時所訓練的精銳。防守一江山的江浙反共救國軍知道,此戰九死一生,所以守軍代表150人刺血宣誓簽名,表示堅守奮戰到底。一江山守軍大部犧牲,無人投降,國防部最後整理出906位烈士姓名,而指揮官王生明則是用最後一顆手榴彈自戕成仁。反共救國軍在一江山的犧牲奮鬥精神令美國朝野極為感動,美國國會兩院分別以絕對多數通過《台灣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授權總統派第七艦隊協助我方完成大陳遷台。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也因此獲得懸殊比數批准通過。
胡為真回顧在那艱難的時代中,政府的反共救國軍游擊隊和陸海空軍軍人,以及各級外交人員,為著保衛國家安全、促進國家利益而殫精竭慮,從大陸上的慘痛失敗轉而在臺灣復興的關鍵過程。胡為真表示,一江山戰役有一個很大的影響,那便是影響了中共的對臺做法。軍事上,中共從此未再用三棲登陸攻擊我方任何島嶼;政治上,戰役之後自大陳撤離,緊接著《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中共便首度提出:願意「和平解放台灣」。雖然當時兩岸仍未遠離砲火,但一江山所帶來的和平,已吹起了哨音。
金大表示,胡為真博士有著外交人特有的君子風範、幽默風趣,此次演講從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尤其是有幾幀圖片,由胡為真博士親自繪畫,更顯珍貴。此次演講,讓學校師生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