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手作關刀燈 盤山村傳承燈籠技藝

匠師指導學童運用細竹條、薄紙與玻璃紙製作「關刀燈」。(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為了讓社區居民能夠更深入體驗傳統文化,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並傳承中華民俗手工技藝,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於近日舉辦了一場別具特色的「親子傳統燈籠製作」活動。
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大小朋友齊聚一堂,在手作燈籠的過程中感受元宵節的喜悅與傳統文化的魅力。
燈籠製作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之一,象徵著團圓、美滿與希望。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燈籠的歷史與製作技藝,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在地傳統匠師擔任指導,為參與者詳細講解燈籠的由來、種類以及製作過程。
在地傳統匠師表示,傳統燈籠製作講究細節與耐心,透過手工製作,孩子們不僅能學到傳統技藝,還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與創造力。
關刀燈是一種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元宵節燈籠,源自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所持的青龍偃月刀,因此得名。關刀燈象徵忠義與勇武,在傳統民間信仰中被視為驅邪避凶、保佑平安的象徵。許多地方至今仍保留著元宵節製作並提關刀燈遊行的習俗,以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闔家平安。
在手作環節,活動特別邀請在地傳統匠師擔任指導老師,帶領大小朋友們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關刀燈。老師詳細講解了製作過程,從骨架的搭建、燈籠紙的裁剪,到燈籠的組裝與裝飾,每一步都考驗著孩子們的耐心與創造力。
參加的親子們領取了製作材料包,開始動手組裝關刀燈。首先,他們使用竹條與鐵絲製作關刀的骨架,接著貼上鮮豔的紅色燈籠紙,並在燈面上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孩子們發揮創意,使用金色與黑色的筆細心勾勒細節,讓關刀燈更加精緻。家長們也一同參與,指導孩子們如何讓燈籠更加牢固,現場充滿溫馨與歡樂的氛圍。
許多孩子對於自己親手製作的關刀燈感到驕傲,不時向身旁的朋友與家長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位參與活動的家長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學到了傳統工藝,還讓我們親子間有更多互動的機會,真的很難得!」。
一支支承載了金門居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和情感的關刀燈就此產生,也為參加元宵節「提燈祈福遊雙鯉」的活動做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