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國稅局金門稽徵所主任謝月雲拜會縣長 陳福海:深化財政建設與兩岸交流 打造優質宜居環境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金門稽徵所主任謝月雲新官上任,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陳福海。(薛子軒攝)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金門稽徵所主任謝月雲新官上任,昨(10)日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陳福海。會中,陳縣長代表鄉親感謝國稅局長期與地方攜手合作,讓金門在財政建設與民生發展上不斷邁進。雙方就金門在離島補助、重大基礎建設維護、及未來兩岸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為持續推動金門的整體繁榮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金門縣長陳福海首先代表全體金門鄉親,對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期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致上誠摯感謝。他指出,國稅局在協助地方依法徵稅、稅制宣導及維護稅收公平等各面向,都能與縣府政策有效結合,讓金門在教育、交通、民生建設等領域都能夠穩健推動。過去金門經歷戰地政務時期,逐步轉型為休閒旅遊與兩岸交流的重要窗口,國稅局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既維護國家財政,也支援地方稅務需求,是中央與地方互利共生的成功典範。
不過,陳縣長也向謝月雲提到,金門縣過去財政還算健全,卻經常因「財政狀況良好」而導致中央補助金額相對偏低。他認為,若政府鼓勵地方做好財政規劃,卻在補助分配上予以減額,形同變相懲罰,並不符合獎優的初衷。金門身為離島,與澎湖、馬祖在地理條件上相似,因此陳縣長強調,中央應該讓離島縣市在補助資源上能夠平起平坐,或以更具體的獎勵方式肯定財政績效良好的縣市,使金門所需的公共服務資源能夠更充分落實。
談到金門大橋長期的維護與管理費用,陳縣長指出,金門地區並無國道系統,但金門大橋卻屬於國家級重大交通建設,等同國道等級,是連結金門各區域間往返的重要橋樑。長期維護與管理若僅靠地方財政,勢必造成沉重壓力。因此,他認為中央應該接手該橋的維管費用,以確保橋樑結構能獲得最完善的保養,並維持交通運輸安全穩定運作,讓金門縣政府能將更多財政資源投入教育、社會福利及其他必要建設。
兩人會談中談到預算問題,面對近期立法院總預算案爭議,陳縣長認為,政黨惡鬥實非國家之福祉,應通過預算,才能使中央及地方行政部門順利施政,為民眾提供應有的公共服務。地方層級同樣如此,金門縣政府每年都必須與縣議會溝通協調,讓各項公共工程、社會福利及文化建設的預算能順利撥付與執行。如果中央層面長期因政治因素而卡住預算,將嚴重影響國家進步與人民福祉。
另外,隨著財劃法的通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權限與責任劃分更加清晰。陳縣長要求縣府各部門先梳理出哪些計畫屬於中央權限、哪些是地方權限,以及哪些需要中央補助才能推動的建設。這種前置規劃能讓金門縣政府在提出計畫時更有依據,也能讓中央清楚掌握地方需求,雙方做好配合分工後,可以共同確保各項公共建設落實進行,避免因權責不明而產生行政衝突或資源浪費。
縣長陳福海也跟謝月雲分享,自己再度擔任金門縣長,對金門有著強烈使命感,期望此行能為金門「寫歷史」。他再度闡述其施政理念「禮運大同篇」,強調「老有所終、幼有所養」,期許為長者提供完善照護、為孩童創造優質成長環境,也為年輕族群減輕生活與育兒負擔。這樣的施政方向,反映出金門縣政府在福利政策上的持續努力,希望讓更多人願意留在金門,或吸引更多人才回流,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活力與發展。
陳縣長表示,自己從政35年,不僅長期研究金門在地發展,更著力於兩岸關係的實務了解。他特別強調,金門在歷史與地理位置上,一直是兩岸互動的關鍵樞紐。金門既是台灣的前哨,也有與大陸毗鄰的優勢,在政治與經濟交流上都擁有獨特價值。他提出「金門是兩岸的金門」的概念,意即金門能在兩岸之間發揮更廣泛、更多層面的正面影響。例如協助推動兩岸產業交流、擔任兩岸聯繫平台等,進一步提升金門在國際及兩岸事務中的關鍵地位。
隨著疫情趨緩,小三通逐漸恢復以往的旅運人次,縣長陳福海對此表示樂觀,並透露明年新的水頭旅運大樓即將正式啟用。他回顧,兩岸企業家峰會曾在金門成功舉辦,說明金門的地理便利與歷史特殊性,足以成為兩岸互惠的理想場域。金門縣政府也期待未來在兩岸事務上承擔更多中央委託的工作,讓金門在縮短兩岸距離、強化民間與官方交流上能發揮更大效益,進一步降低政治敏感度,強調平實與互利的合作基礎。
謝月雲也分享,這次到金門報到時,發現金門變化好大,看到比幾年前造訪時更加煥然一新的城市風貌。縣長陳福海預告這幾年會改變更多,未來將投資20億元致力於提升金門的基礎教育環境,持續升級校園設施、師資與教學資源,讓學子能夠享有更優質的教育條件。這項重大投入也能吸引更多家長願意在金門定居,進一步促進金門的整體社會發展。藉由健全的財政與扎實的建設規劃,金門縣政府期盼在離島特性與兩岸連結之間取得平衡,持續為鄉親打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