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條年做菜粿食閏 榜林傳承古早味

議員許玉昭(左四)、榜林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振華(右三)和婆婆媽媽一起做古早味的菜粿。(許加泰攝)

數百個菜粿整齊排好,祈福平安健康。(許加泰攝)
今年農曆是閏年,閏6月,農曆閏年在金門本地話稱為「大條年」,民間會以菜粿祭祀神明,俗稱「食閏」。縣議員許玉昭、榜林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振華和婆婆媽媽一起做古早味的菜粿,讓更多年輕一輩了解金門閏年拜菜粿的習俗,每粒菜粿更包著祈福「大條年」平安健康的祝福。
許玉昭議員指出,金門古早味的菜粿,外皮有著半透明Q彈晶瑩,介於水餃與水晶餃之間,「菜粿」是金門道地傳統地方美食,外皮由地瓜蒸熟後和太白粉揉麵做成,包裹切碎的高麗菜、筍絲、紅蘿蔔等蔬菜,並混合豬肉末及石蚵內餡,除了作為年節點心外,亦為祭祀祈福供品,大朝年金門有做菜粿的民俗。
許玉昭和婆婆媽媽合力準備菜粿的餡料和菜粿皮材料,大伙分組洗菜、揀菜和切菜,婆婆媽媽也嘗試用改良式西谷米做菜粿粿皮,外皮有著不一樣的半透明Q彈晶瑩性。
熱鍋爆炒的內餡,香味四溢,婆婆媽媽們圍在一起,合力,用心包入內餡材料,以嫻熟的手藝,將粿皮對口捏實封住,數百個菜粿整齊排好,送入「籠繩」炊蒸。負責顧火爐炊粿的許振華,細細叮嚀著看好爐火。菜粿炊熟時現場香氣撲鼻而來,讓大家相當開心。
許玉昭議員表示,民間以為大條年諸事較為不順,因此家戶會做菜粿,用十三個菜粿祭祀神明,十三個菜粿就代表閏年中的十三個月,祭祀完後,要拿一個菜粿丟到外面給狗吃,象徵著狗把多出來的閏月吃掉,也稱食閏,期許能讓全家平安度過來年。
許玉昭表示,隨著社會現代化,傳統習俗已逐漸被人淡忘,希望透由活動來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大條年」做菜粿祭拜的習俗;每粒菜粿都包著婆婆媽媽祈福「大條年」平安健康的祝福,是很有意義性。此外,也從活動中帶動年輕婦女來學習金門菜粿製作技藝,使金門古早味得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