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建築匠藝傳習-土水作、大木作 受理報名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承辦文化部文資局補助執行金門閩南建築匠藝傳習計畫,啟動「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翁水千及李清海傳習計畫」將於3月15日開課,邀請李清海(土水作)、翁千水(大木作)2位國寶級講師講授,歡迎對閩南傳統建築有興趣者,或已在從事相關工作想更為精進者踴躍報名。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指出,地區國寶級匠師翁千水以及李清海,分別於109年以及111年由文化部登錄認定為重要保存技術「大木作」以及重要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文化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7條規定:「對登錄之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進行技術保存及傳習,並活用該項技術於文化資產保存修護工作」,推動「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翁水千及李清海傳習計畫」,由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承辦,訂於114年3月15日起開課。
該計畫之目的在經由傳習活動一系列課程,透過翁水千及李清海兩位技術保存者與其大木作、土水修造技術的巨匠風範,與其相關傳統知識(例如營建規劃設計、營建儀式與禁忌應用等)以及傳統瓦作實作教學,傳承其對閩南「傳統民居」的規劃設計、施作及修復理念,讓有致探究傳統建築領域或精進相關技術施作者之大木作、土水營建知識與技能,期能活化、發揚金門在地傳統建築之營建智慧及文化特性。
在「土水作」課程方面,包括學科(修復基本概念與拜師儀式)等及術科(頹屋解體、牆體清理及修復、牆體仿作、斗子砌仿作、白灰壁仿作、地磚仿作、填縫、收尾及清理、上樑儀式、現場觀摩等,計272小時,預計招收8至10人。歡迎具符合文化部公告之瓦作、泥作(土水)傳統匠師身分者;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瓦作、泥作(土水)1年以上經驗者;土水(瓦作)或相關技術士證照者;土水(瓦作)類或實務工作1年以上經驗者;以及其他經主辦單位依報名者相關經歷選核通過者,踴躍報名。
而「大木作」課程,包括學科(修復基本概念與拜師儀式)、術科(傳統建築寸白與風水禁忌、製圖放樣、木構件(修補、新作和件仿)、頹屋楹仔及桷仔的丈量與施作、製作及組立木構件、上樑儀式、現場觀摩等,約272小時,預計招收8至10人。歡迎具文化部公告之大木作傳統匠師身分者;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大木作1年以上經驗者;大木作或相關技術士證照者;大木作類或實務工作1年以上經驗者;以及其他經主辦單位依報名者相關經歷選核通過者,踴躍報名。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指出,此次「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翁水千及李清海傳習計畫」,預計於114年3月15日開課,3月22日安排拜師儀式。即日起至114年3月13日(四)止受理報名,錄取名單最晚於114年3月14日(五)公告於「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翁水千及李清海傳習計畫」粉絲專頁,並以電話、電子郵件通知正取、備取學員。詳細報名資料請洽「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或可電洽0932-062987陳先生、082311596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