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認識南島藝術 縣府邀藝術家細述原民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縣府報導。
點閱率:704
縣府教育處舉辦「原住民族教師增能暨文化推廣-南島藝術之美」工作坊。(教育處提供)

縣府教育處舉辦「原住民族教師增能暨文化推廣-南島藝術之美」工作坊。(教育處提供)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5日舉辦「原住民族教師增能暨文化推廣—南島藝術之美」工作坊,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吸引眾多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師與校長熱烈參與。此次活動不僅深化了參與者對南島藝術的理解,也促進對隱微歧視議題的探討,獲得與會者高度肯定。
該工作坊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主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並由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承辦,旨在幫助當地教師認識原住民族的南島藝術特色及當代發展。特邀當代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Yosifu)擔任講師,引導教師們透過藝術表達文化認同與情感,並提升對隱微歧視的敏感度,進而在教育現場營造尊重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
活動於金城國中圖書館四樓會議室正式展開,首先由胡巧欣教授開場,引導參與者了解此次工作坊的核心主題與目標。接著,優席夫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生動講述台灣各族群文化與藝術元素,並深入探討原住民族文化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性。他的創作融合原住民文化符號與現代藝術,不僅展現強烈視覺衝擊力,更傳遞深厚的情感與文化價值。
優席夫分享道,原住民族藝術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當代社會中極具力量的文化表達方式。藝術能成為連結不同文化的橋樑,促進彼此理解與尊重。他的作品多次受邀於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展覽,廣獲國際好評,證明原住民族文化在全球藝術界的影響力與價值。
當今教育環境中,多元文化教育已成為全球趨勢。隨著社會逐漸邁向更多元與包容的發展,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成為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此次工作坊不僅強調原住民族藝術的價值,也讓教師透過藝術學習跨文化溝通的方式。教育專家指出,透過文化體驗與藝術創作,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也能增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相互理解,降低刻板印象與偏見。
此外,學術研究也顯示,具備多元文化素養的學生在面對不同背景的人事物時,能展現更高的適應力與包容性,進而培養出更成熟的全球視野。透過此次工作坊,教師們能將所學應用於課堂,設計更多具有文化內涵的課程,讓學生透過藝術學習尊重不同文化背景,進而促進社會的融合與共榮。
該工作坊另一重點議題為「隱微歧視」,優席夫透過自身經驗,探討身為原住民藝術家所面臨的隱性偏見。他指出,這些偏見雖不如明顯的歧視直接,但對原住民族的文化認同與生活方式影響深遠。在教育現場,這類隱微歧視往往難以察覺,卻可能影響原住民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發展。
在綜合座談中,與會教師踴躍發言,分享教學現場的觀察與經驗。有些教師坦言,過去對原住民學生的文化背景認識不足,透過此次活動,他們更深刻理解自身應如何識別與消除這些潛在的文化偏見,並學習在課堂上創造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許多教師也表示,未來將積極運用藝術進行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多元文化氛圍中學習尊重與理解。
金門縣教育處表示,此次工作坊不僅深化教師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亦提供了更多因應教育現場文化挑戰的工具與方法。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的文化增能活動,進一步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教育,讓更多師生透過藝術體驗文化多樣性。教育處同時計畫攜手更多藝術家與文化專家,為教師與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機會,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並在教育實踐中消除文化偏見,打造更和諧的學習環境。此次工作坊的成功舉辦,為金門教育界注入新動能,參與者皆表示獲益良多,將積極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營造更具包容性的校園環境。

回頁首